文物部门、历史学者、老百姓的意见大有被忽视之势,中山桥是国家级历史文物,80多岁的著名摄影家赵清华秉笔直书,力呈诤言——
抬高中山桥断不可取
鑫报讯 近日,兰州市政府决定在年底前对中山桥进行抬高,以适应黄河上通航的要求。据传言兰州市要抬高中山桥,原有的中山桥桥南广场也面临着重建,在兰州市黄河风情线的新版规划中,中山桥桥南广场的初步规划也已出炉,但由于涉及到拆迁和交通问题,该设计还有待进一步论证和研究。为此一位老人写下了他对抬高中山桥的看法和意见。
如今的中山桥
|
新广场初步规划效果图
|
赵清华工作照
|
近两年来兰州出现了“抬高中山桥”的论点,并时起时伏。最近报载抬高中山桥已成定论云云。
抬桥论始于官方,所论各点似有理由,与此同时反对抬桥的意见,即政府文物部门、历史学者、兰州老百姓的意见大有被忽视之势。对此笔者作为兰州公民以身居兰州、热爱兰州、关心兰州的态度有话要说:
一、以往的经验教训:据报载称“航运历史悠久”,试问那悠久的航运历史是船吗?具有三四十吨运载能力并远航至包头的水运工具是吃水尺把多深的牛皮筏子,或羊皮筏子组合。“羊皮筏子赛军舰”只是赞美词,毕竟不是军舰。以皮筏漂流运输比作船运来说事,本身便显出肤浅而不正视历史。试问兰州交通部门,你们有船运的历史记录吗?
笔者早在35年前曾专访省交通厅运输处黄处长(女),其当时满怀信心地谈到,即将流通开辟兰州至靖远的水运航道,以进行水运事业,迄今未见一船航运赴靖远。近在几年前传媒颇为隆重地报道兰州段黄河航运启航的典礼,结果呢,那兰州港大楼徒有虚名。几只船时断时续地“远航”西到龙源园边而调头返航;年前有向下游远航到什川的准豪华游轮,开行了几次?效益如何?
二、理性地估价兰州段游船价值,两山夹一水的兰州水上旅游,可赏的景观有多少,可视景象,山景面河绿色实在有限,干黄仍占主体,山景有多少审美因素?更令人遗憾的是黄河南岸大量污水排放入河,尤其是七里河、硷沟沿、雷坛河造成臭气熏天!不看则已,细看时两岸排污处连连!令人掩鼻而游,何乐之有?
黄河毕竟不是黄浦江,也不比漓江,豪华轮能有几小时(确切地说应是几分钟)享乐?
挣兰州本地人的钱,有多少吸引力?有车族自驾游滨河路,停靠游园随意可见。让轮船代替公交车运输,行速慢(逆水上行等于自行车速)且票价高,班次间隔大,实践证明“行不通”。挣远方游客的钱,莫如入乡随俗加猎奇,较大型皮筏游,彰显兰州地域文化特色,也将是一枝独秀,天下无双大有文章可做。
三、对水资源的前景估计:水资源紧缺趋势已成世界性问题,黄河也不例外,从源头到甘南都有明显不足,下游的断流、兰州枯水季的河床露底的新闻,已不再新,谁能预见或保证黄河兰州段水量始终能保持可航行流量?水位降低,受害者首先是大型船,届时豪华轮恐怕与目前水上茶园“平身”了。
四、抬桥壮举谁投资?谁受益?出发点是为黄河旅游之兴,试问那旅游船主们有投资抬桥的实力吗?如果让政府财政出钱,而让旅游船公司挣钱,是否合理?游船公司挣钱(但也有限)对整个兰州人民能有几许受益?
五、兰州的桥问题远重于抬桥:交通是兰州的动脉,日甚一日的市区交通压力,尚且无力解决。小西湖河桥修建时是“只叩头不作揖”,南来北往的过桥车不得不违规掉头上下桥,于是便有“罚款桥”的恶名。银滩桥不仅车无引桥,即使行人过桥也无上下人行道(此例是典型),这类严重滞后问题,总比那抬桥为游船更迫切吧?轻重缓急相比,何轻何重?
六、抬桥岂可一厢情愿?百年黄河铁桥不是哪家单位和部门的资产,它是兰州的公共资源,任何部门或人物都无权决定它的命运。政府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任你建委负责人表态如何,请问人民呢?你问政于民了吗?你“削足适履”为旅游船效力,置兰州百万市民于何地?铁桥是国家级历史文物,是按文物法审定的,有关部门岂能置国家文物法不顾?
兰州在文物保护方面已损失惨重,古九间楼和握桥的拆除,已令人痛心疾首,如今“文化名城”之后,还有几许实证?
七、历史的经验教训:兰州的黄河文化曾独具光辉于史,其中百架水车、大型皮筏子、古握桥、九间楼、金城关古建筑群、百年铁桥等等。上世纪50年代以来,人为拆除及自然淘汰,致使历史光辉文物相继消失在当代人手下。在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时,令人万分懊恼、痛心疾首又无可奈何。当今社会发展了,旅游已成重要产业,然而兰州尚存几许或视可尝的文化遗存?情急之下经鑫报呼吁,重建水车园,有其形似却少神似,仿造了一座拱形廊桥却冒充伸木挑梁结构的握桥,一座十足假冒伪劣的赝品!水车博览园规模不小,但非古文化实物,古迹是不可复制的。诸多无法弥补的损失,其教训还不足吸取吗?如今主张变造百年铁桥,无异于削足适履!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