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报纸上看到了许多关于黄河水运的稿子,可我在兰州生活了这么多年,亲眼看着黄河水是越来越少,所以,现在要在黄河兰州段发展航运,我认为并不现实,‘臊狐子滩’的消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日前,家住小西湖79岁高龄的赵清华老人来到本报,为记者讲述了一段有关黄河不为人知的历史……记者 刘庚 实习生 丁新光 /文
有关臊狐子滩的回忆
赵清华是七里河区文化馆的一名退休人员,今年虽是79岁高龄,但他仍经常骑着自己的小电动车,夹着一个拐杖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不为别的,老人就是喜欢到处走走看看。赵清华老人告诉记者,他就是喜欢关注城市里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近来,关于黄河水运的舆论正在升温:通大型豪华轮船,建多处码头,甚至为此抬高中山桥,一片声浪,从官方到民间,论点不一而足,这样的消息自然逃不过老人的眼睛。在兰州黄河边生活和工作了多年的老人,说起黄河水运来,60多年来的有关“臊狐子滩”的回忆就像放电影般在老人脑海里不断重播着。
“‘臊狐子滩’这名称虽然不雅,但如今已很少有人知道,40岁以下的更是无听都没听过。”赵清华老人说,‘臊狐子滩’位于原小西湖(莲荡池)北边隔河相对,(也就是今天的西湖东街北端黄河立交桥滨河路上),60年前赵清华就居住和工作在附近。年轻时经常临河取水,所以这里对赵清华老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如今由于滨河路扩建以及黄河水情数十年的不断变迁,这里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年的影子。据老人回忆,那时候的‘臊狐子滩’在河中高出水面2~3米,其面积相当于现在两个七里河体育场大小,形状近似珍宝岛。此外,滩上西北东三面临河处树木枝叶茂盛,树干直径足有洗脸盆大小,起保固作用。沙性土地约占三分之二,其余均为沙地,不适于种庄稼,杂草适合放牧,由于牛羊粪尿臊气冲天,加之百十年前野狐时有出没,于是“臊狐子滩”由此得名。
黄河水量一年年减少
在老人的记忆当中,黄河兰州段上一次发生水患,距今已有20多年,是1984年的事情了。据赵清华介绍,那时的水位已经逼近了中山桥,但打那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黄河发那么大的水了。
2008年5月4日,黄河兰州段终于迎来首航仪式,而这也意味着百年以来,兰州人的“航运梦”终于得以实现。赵清华老人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首航那天早上,老人特意早早地骑上自己的小电动车沿滨河路跟了游船一路。但令老人失望的是,游船刚刚行至龙源就停下了脚步。“原来所谓的通航就这么点啊!”看到实际情况跟自己想象的并不一样,老人多少有些失望。然而,倔强的老人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随后,老人又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和相关记载,最终发现,实施情况与自己的亲身经历完全一致——黄河水位的确在一年年地减少。
当听说现在兰州又要发展黄河航运,老人又一次按捺不住了:“我亲眼看着黄河水越变越少,现在要在黄河上发展航运,这不是天方夜谭吗?”细心的老人还为记者找来了一份自己珍藏多年的报纸。通过这份报纸,记者看到,早在2002年7月,有关媒体就已刊发了“黄河兰州段航运开发工程竣工”的消息。至今已经过去近七年了,但在赵清华老人眼里,除了一年年报纸上刊发的大同小异的报道之外,黄河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现在就连水车园的水车都不转了,还怎么发展航运?”赵清华老人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