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从1909年有了黄河铁桥开始,到今天的21座大桥飞架黄河之上,在南北连通完全畅通无阻的大背景下,产业重新布局的大幕也徐徐开启。1976年,兰州市政府对中山桥南东西两侧西起白云观、东至兰州市委办公楼一段1公里长的滨河路游览步道、花坛及人行道进行重新规划建设,也就拉开了黄河岸边搞旅游的序曲,尤其从1992年开始,拓建北滨河路,打造40里黄河风情线,将兰州市旅游业发展中最为厚重的一笔镶嵌在了黄河两岸。从此以后,黄河风情线不仅为兰州城市形象的提升立下汗马功劳,还为兰州市每年揽金上亿元。
从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亚太地产在黄河北盖起兰州市较早的现代住宅小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黄河北涌现出了一批批高品质的楼盘,就连九州也成了多家地产商争夺开发的寸土寸金之地;静静伫立在黄河北岸的兰雅亲河湾、北岸公馆、实创现代城……一个个名盘数不胜数。
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与之配套的建材等相关产业也跟随发展壮大;与此同时,兰州的专业汽车销售基地也落户黄河北岸;餐饮业、商业等城市不可或缺的业态都在黄河北岸相继出现并日趋成熟。
有城市产业布局研究人员说过: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的郊迁和城市产业布局的重新调整是城市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物质性的开发,城市内部的更新也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调整要从城市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关联性观点出发,应在综合考虑物质性、经济性和社会性要素的基础上,制定出目标广泛、内容丰富的城市经济社会等发展战略。而兰州现如今产业布局的大调整正是在遵循着这种规律,一些之前云集在黄河南岸的工业项目根据“出城入园”的产业布局思路顺桥而走,而诞生于90年代初的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正在将兰州市高新资源进行整合,一批批掌握着高新技术的优秀企业已经在昔日的“菜地”里孵化、壮大。
从昨日黄河南岸主要以工业布局为主、黄河北岸以农业占比居多的传统产业布局模式,到今日南北两岸产业分布重新调整,并以二、三产业尤其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新布局日益明显。新的产业布局促生了新的经济组团,而随着这个经济组团的日益扩张,兰州开始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翻山涉水”扩张,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横跨黄河南北两岸的一座座大桥。
记者 余艳兰/文 马朋艺/图
兰州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重镇,但由于黄河的分隔,南北和东西道路交通必须依靠桥渡。有民谣说“黄河害、黄河险,凌洪不能渡,大水难行船,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可见交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纵观兰州有创造财富和赋予文明功能的产业布局的变化,人们会发现,这种巨变与大桥经脉相连。
兰州自古就是一个半农半商的城市。从国家“一五”计划起,兰州的经济建设开始进入高潮阶段,以兰州炼油厂等为中心的一批大型骨干项目,重点进行新兴工业基地及其配套项目。而在“二五”期间,重点建设兰州电机厂等以机械工业为主的工业项目及兰州棉纺厂等轻工业项目。直到上世纪60年代,随信大祥绸布店、佛慈制药厂等一批工商企业的到来,使兰州的商业服务水平才整体向前迈进一步,也使兰州商业进入首个黄金时代。
熟知兰州现代城市发展历程的人都知道,兰州从解放初期开始就初步以全国老工业基地的身份向前发展,那时候所谓的产业无非就是一些国家安排于此的重工业项目、商业以及兰州沿袭下来的“半农”的业态,而且从地理位置上来说,黄河还将这几种很有限的产业形态戏剧性地一分为二,这也就造成兰州黄河南北两岸发展不平衡的事实。
家住安宁的刘嘉俊说:“在黄河上桥还很少的时候,我们在市区人的眼里那是不折不扣的乡下人,记得小时候,我们的眼里几乎看不到城市人应有的面貌,不管是穿着还是生活习惯都还停留在更久远的时代。那时候街上也很少有商店什么的,和现在根本无法比。尤其是七里河黄河大桥、银滩大桥的建成,给安宁输入了现代生活的气息,商业、房地产、旅游业等都蓬勃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