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由“奶荒”转向“过剩”青海奶业何时“牛”起来

时间:2015-04-01 10:05来源:大西北网-新华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4月1日讯 2014年,我国乳业由“奶荒”转向“过剩”,生鲜乳价格步入下跌通道,众多省份出现“倒奶风波”,这股风同样刮到青海。面对省外先进管理技术和相对低廉的成本,加上国外低价奶粉的大量涌入,地处青藏高原,规模化程度低、基础落后的青海乳业举步维艰。

        如何在经历阵痛后绝境逢春,让青海奶产业真正“牛”起来?转变经营方式,淘汰散户养殖,扶持规模养殖场,创新管理、增加投入,提升鲜奶品质……成为青海奶业当前的必修课。

        要“牛”必须紧守资源显优势

        三月初,记者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场垣乡马聚垣村奶牛养殖场采访时看到,为保证产奶量,工作人员特意将奶牛饮用水和部分饲料煮熟加热进行喂养。

        养殖场老板马生福介绍:“在高原养殖奶牛,由于气温低,投入成本比内地高。民和县作为玉米青贮生产基地,养牛具有很大优势,但奶牛需要均衡营养,玉米饲料过于单一,一些苜蓿饲草还要从河西走廊购进。另外,为适应奶牛所需,还要建设保温牛圈,在水、饲料等方面投入燃料费用。”

        “同等条件下,在青海养殖奶牛,成本比内地高出20%。如果与国际畜牧大国对比,更是毫无优势可言。”省畜牧总站站长宁金友分析,管理越科学,鲜奶品质越好,但相应的成本投入也越高。

        我省奶业大部分为散户养殖,规模化程度、科学养殖和产业投入均处于低层次水平。2014年国际和国内鲜奶价格走低,对我省奶业发展形成了较大冲击。由于鲜奶生产环节均为人工操作,致使牛奶品质低,企业拒收,部分地区奶价低于矿泉水价格,大通、湟中等地散户养殖较为集中的地区出现了倒奶现象。

        既然投入成本高、技术设施落后,那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青海发展奶产业是不是没有一点优势?

        答案是否定的。宁金友介绍,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于此,素有“中华水塔”、“三江之源”的美誉。这里高寒无污染,空气洁净,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只要提高奶业生产规模,实现鲜奶管道生产,其鲜奶品质也将实现绿色有机。

        怎样才能发挥青海的健康资源优势?近期,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奶业稳定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提升奶牛适度规模经营和高产奶牛养殖比重和机械化挤奶比重,理顺奶农与企业利益联结机制,健全生鲜乳及乳制品市场监管机制,培育特色乳品生产基地,推进全省奶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实现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跨越。

        发展方向已经明确。当前,我省将发挥生态优势,加快转变经营方式,提高规模养殖水平;强化繁育推广,提升个体生产性能;推进饲草产业,大力发展草畜联动;推行机械挤奶,实现“管道”化生产;推广健康养殖,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等方面将全面推进全省奶业发展。

        要“牛”必须规模经营创市场

        省政府出台《指导意见》提出,对现有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提升改造,提高自动化养殖水平。其中一项就是启动实施奶牛“出户入园”计划,加快推进“托牛所”、奶牛规模养殖小区、股份制奶牛规模场建设,引导奶农通过托养、统一饲养、入股饲养方式,推进奶牛出户入园养殖。

        在这方面,民和县马场垣乡马聚垣村奶牛养殖场已走在了全省前列。2009年,擅长奶牛养殖的个体老板马生福在具有奶牛传统的马聚垣村,通过合作社形式,创办了养殖规模达千头的养殖小区。

        当年,全村118多家农户与养殖场签订合同,将284头奶牛“托”进了养殖场,托管时间为5年,每头牛年分红1400元。

        “经过5年运转,养殖场在托管方面积累了成熟经验。2014年,我们与散户重新续约,时间不变,但托牛费用提升到了2000元,5年后返还18到20月龄的怀孕母牛一头。”马生福说,现在尽管奶价还在下跌,但有了省市县农牧部门的支持,对于未来的发展还是充满了信心。

        启动奶牛“出户入园”计划,就是为了破解发展中的新问题,解决好奶农、企业与市场间的突出矛盾,让奶农养牛“有奔头”,企业经营“有赚头”,老百姓的“奶袋子”价格稳、质量优。

        “现在养殖场每天挤3次奶,这个挤奶大厅一次容纳30多头牛,从乳房消毒开始,全程都是机械操作。如果有牛患乳房炎,挤奶机就会停止并报警,挤出的牛奶经过消毒后直接进入储奶罐,再送到乳品加工厂,不会再发生人为的二次污染”。在马聚垣村奶牛养殖场,记者在技术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了“管道奶”的生产过程。

        “2009年,我入托了16头奶牛,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媳妇将3.4亩土地全部种上了双垄覆膜玉米,秋季又卖给了养殖场,收入约5000多元。自己就打点工,进行肉羊养殖,赚了3万元。一年下来,加上奶牛入托费收入2.24万元,全家收入达到了近9万元。”马聚垣村奶牛入托的养殖户马义林说。

        奶牛入托,不仅让养殖散户实现了双重收入,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养殖场资金紧张的难题。同时,养殖散户卖奶难、质量不达标等问题也迎刃而解。正如马生福所说:“284头牛,要是出钱购买最少也要300多万元资金。现在入托后统一管理,实现了养殖场与农户的同时双赢。”

        要“牛”必须乳品健康赢放心

        目前,在国内奶业发展过程中,媒体时常报料一些奶企缺乏诚信,以次充好、掺假制假等行为。当前,作为企业能够生产出健康的“放心”乳品,也就是赢得了市场,赢得了未来发展的先机。

        采访中,发生在马生福身上的一件事引起了记者的关注。去年,养殖场聘用了一位场长,按照基本工资加产奶效益发放工资。为增加自己收入,场长私自在每天出产的鲜奶中兑入500公斤水。到第17天时被马生福发现,随即开除了场长,并亲自到送奶的青海雪峰牦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说明情况,要求减去添水的奶款。

        结果,他的行为感动了加工企业,当即企业负责人决定,作为奖励给养殖场如数付款,还将养殖场的鲜奶收购价提高到每公斤4.8元(市场价为每公斤4元),并长期作为免检产品进行收购。一年下来,马生福的收入足足增加了100多万元。“本想做好自己企业的质量和声誉,没想到意外换来了一笔大收益。”马生福深知,自己想做大做强企业,诚信经营、质量过硬是必胜的法宝。

        作为乳业生产加工企业,想要在青海立足生存,就必须打造高原无污染的生态品牌,在消费者中树立“放心”产品的理念,实现鲜奶的优质优价,才是企业做强发展的王道,也是青海奶业成功突围的秘诀。

        当前,各级政府在加快推进“托牛所”建设的同时,将以资金和政策为引导,加快推进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优先扶持奶牛合作社兴建养殖场,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提高奶牛养殖组织化程度。鼓励乳企自建或通过股份、联合等方式组织奶农共建养殖场,鼓励养殖大户自建或合建养殖场。

        宁金友介绍,未来6年,我省将初步建立起以适度规模养殖场(小区)为主体,奶牛养殖大户为补充的奶牛发展模式,在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面建立起生鲜乳第三方检测定价机制。并启动奶牛增产提质计划,规模养殖场中全面推进TMR全日粮饲喂技术,在实现奶牛增产的同时,确保生鲜乳质量达到国家“生乳”标准,力争到2020年,全省牛奶年产量达到48万吨。

        实现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跨越

        近年来,我省奶业发展步伐加快,奶牛饲养规模不断扩大,牛奶产量持续增长,乳品加工能力明显增强,乳品消费规模稳步提升,丰富了城乡居民“餐桌”供应,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但由于我省奶业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养殖成本高,普遍存在奶源基地建设滞后,养殖方式落后,奶农组织化程度低,分散养殖比重大,生鲜乳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乳企争抢奶源和奶农卖奶难现象交替出现等问题。

        为促进我省奶业健康稳定发展,近期,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奶业稳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不断加大政策、资金和技术扶持力度,以提升奶牛适度规模经营比重、高产奶牛养殖比重和机械化挤奶比重,理顺奶农与企业利益联结机制,健全生鲜乳及乳制品市场监管机制,培育特色乳品生产基地,推进全省奶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实现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跨越。

        发展青海奶业,只有坚持市场调节、政策扶持,才能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强化政策扶持和引导,切实调动地方和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促进资源要素向奶业聚集。

        只有坚持规模经营、标准生产,实施,实现奶牛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才能加快推进奶牛标准化生产,实现健康生态养殖、安全养殖、高效养殖。

        只有坚持质量第一、健康发展,把保障乳品质量安全、实现奶业健康发展摆在优先位置,落实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主体责任,健全奶源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才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只有坚持理顺机制、协调发展,建立乳品龙头企业建基地、联基地、带基地的绩效扶持新机制,建立生鲜乳第三方检测定价机制,确保生鲜乳检测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才能逐步实现我省生鲜乳收购的优质优价。

        作为青海,发展奶业有着诸多先天不足,只有克服不利因素,充分展示高原洁净无污染的绿色有机奶源,才是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各级政府和农牧部门正在组织实施奶牛“出户入园”计划、奶牛增产提质计划等一系列促进奶业发展的具体措施。重点任务已转向转变经营方式,提高规模养殖水平,对现有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提升改造,提高自动化养殖水平。健全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加快省种公牛站搬迁改造,推进标准化牛改站点建设,强化奶牛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实现改良工作全覆盖等具体措施上。

        作为牧区,让青海奶业得到稳步整体提升,还要与饲草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粮、经、饲三元种植,扩大饲草种植规模,鼓励开展青贮合作社、饲草料配送中心建设,建立饲草料社会化服务机制。与推行机械挤奶结合起来,实现“管道”化生产,降低安全风险。

        还要与推广健康养殖结合起来,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支持奶牛养殖信息管理和生鲜乳质量可追溯监管体系建设和推进奶牛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工作。与防疫体系结合起来,提高疫病防控水平。与利益联结结合起来,提升发展带动能力,建立生鲜乳质量第三方监测机制。

        只有上下联动,各产业之间协作,瞄准完善产业化聚集、机械化操作、完善防疫、监测等机制,青海打出高原无污染绿色有机鲜奶品牌的梦想就会指日可待。
http://www.qh.xinhuanet.com/2015-04/01/c_1114829040.htm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宁夏生态环境厅:做好环评审批“加减法”助推项目落地“加速
  • 宁夏生态环境厅:做好环评审批“加减法”助推项目落地“加速
  • 青海省加速社保“减免返”政策落地
  • 青海探索监督执纪执法一体化,破解乡镇“零办案”局面
  • 青海省根治欠薪工作超额完成“三下降”目标
  • 青海省根治欠薪实现“三个下降”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