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青海 创业正当时:昔日“舞者”今日“羊倌”

时间:2015-09-29 09:17来源:大西北网- 青海日报 作者:叶文娟 点击: 载入中...
  “全国科技致富带头人” 、“青海种畜羊繁殖基地”、“海东市龙头企业”、“海东市创业大赛二等奖”、“县级专业合作示范社”,众多的头衔让人自然而然联想到经商有道,精明老练的中年企业家,实际上,这些荣誉都属于一位只有26岁的大学生赵航堃。
 
  1989年出生的赵航堃毕业于青海省艺术学校舞蹈专业,之后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当了一名舞蹈演员,随后又考进青海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3年毕业后分别到西宁、兰州、重庆等地企业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工作清闲,待遇不错,他却觉得日子过得不咸不淡。“企业朝九晚五的生活不适合我,我喜欢有激情的生活。”赵航堃说。渐渐地,他萌生了创业的念头,创业方向是与自己专业并不搭边的畜牧养殖业。
 
  在创业信心和勇气的鼓动下,他放弃了企业管理的岗位,当起了“羊倌”。对此,赵航堃这样解释:“从小就看着我的父母在搞专业化养殖,我对这个熟悉。”
 
  初生牛犊不怕虎。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他就成为民和航堃农牧科技发展公司的法人代表。在这里,他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管理、注重营销等方面的市场开拓,系统地学习到畜牧养殖的专业知识,熟悉了行业流程,并积累了创业所需的人脉和经验。
 
  目前,公司有大学生2人,建有8栋标准化羊舍、饲料库房、隔离室、消毒室、青贮池、办公室、料仓、养殖大棚等,还购置了铡草机、拌料机等机械设备,存栏无角陶赛特种羊369只,小尾寒羊基础母羊720只,羔羊3260只。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与农户签订饲草玉米种植收购合同,为养殖户提供技术、饲料、产品销售等服务。
 
  在记者采访当天,恰巧不少村民正等着结算秸秆的收入。西沟乡裁缝沟村村民李福元拿着票据,从公司财务处领到了近3000元。李福元告诉记者,他今年种了10亩玉米,每年光秸秆的收入就可以达到1.8万元左右。
 
  创业至今,赵航堃带动附近种植玉米秸秆种植户230户。同时,在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中免费为每户村民发放小尾寒羊8只,共4650只。不仅如此,企业还走出一条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带领村里的父老乡亲发家致富,并与233户农户签订养殖合同。
 
  羊羔滩二社村民马海明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从2013年和公司签订协议后,养羊150只,每年不仅能收入5万元左右,还学到了专业养殖技术,到年底还可以分1万多元的红包,家庭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如果行情好,明年我要养300到500只羊”马海明说。
 
  在养殖的道路上摸爬滚打了两三年,赵航堃的养殖场规模也逐步在扩大。赵航堃的下一个目标是,申请国家级的种畜羊繁殖产业基地,打造我省畜牧业产业化园区,让更多大学生实现就业。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青海防震减灾不松懈构筑生命安全防线
  • 青海狠抓各项政策落实助力企业达产达效
  • 青海省加速社保“减免返”政策落地
  • 青海设立1.02万个专项岗位助力贫困劳动力就业
  • 青海新增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
  • 青海省光网覆盖率达216%全国排名第三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