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季鸾公祭仪式百人参加 2份《大公报》陪骨骸下葬

时间:2014-08-14 08:28来源:大西北网-华商网 作者: 郝锦龙 点击: 载入中...

  张季鸾的孙子在整理敬献的花篮 华商报记者 郝锦龙 摄

  大西北网8月14日讯 据华商网报道 100多年前,“报界宗师”张季鸾离开故乡榆林,开始了他“健笔救国”的一生。去世后,他被安葬在西安市长安区,故土榆林一直期盼着他的回归。经过各方努力,昨日上午9时,张季鸾的骨骸被安葬在榆林市东沙生态公园内。

 

  墓在公园内 市民随时可祭拜

  昨日,榆林的天气已有微微凉意,东沙生态公园内通往张季鸾墓的路上,不时能看见前来参加张季鸾骨骸下葬仪式的普通市民。

  下了公路经过不足百米的土路,就来到张季鸾陵墓旁,翠绿的松树在微风中摇曳,地上铺设的青石板被打扫得一尘不染。张季鸾的墓冢高约5米,占地20多平方米,墓冢底座被青石砌护。

  据参与张季鸾陵墓修建的工人苗志强介绍,陵墓上面的石头主要来自清涧县,墓室内用的石头来自河北省。“按照榆林当地习俗,张季鸾的骨骸在太阳还未出来时,已经安放进去,里面还放置有文房四宝等物件。”据了解,陵墓修建在公园内,市民随时可以过来祭拜。

  在下葬现场,一位中年市民胸前别着一朵白花,手里拿着一本书,他说,得知张季鸾骨骸下葬的消息,自己早上提前两小时就来到了现场,“手里的这本书是我父亲给我的,书中主要介绍的就是《大公报》以及张季鸾的故事,这本书一直被我珍藏,今天再看的时候特别有感触。”

  “我们还在继续着他的事业”

  昨日上午8时许,《大公报》副总编辑钟蕴晴一行四人来到墓地,在墓碑旁驻足许久后,钟蕴晴在榆阳区委书记苗丰等人的陪同下,下到墓室内向张季鸾棺木鞠躬致敬。

  钟蕴晴将一个装有两份《大公报》的纸袋交予助理,让把报纸放在墓室内的石桌上摊开。《大公报》陕西分社社长张建丽说:“《大公报》是张季鸾一手创办起来的,刚刚在墓室里放报纸,是想告诉张老,我们这些晚辈们还在继续着他的事业。”昨日8时15分,张季鸾的孙子张哲明、侄女王国华等6人来到现场,向墓冢深深鞠躬。上午9时,公祭仪式正式开始,榆林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陈宁,榆阳区委书记苗丰以及各界群众近百人参加了仪式。

  “相信陵墓会被照看好”

  “老话说落叶归根,我爷爷在生前就思念着故乡,还专门写了《归乡记》一文纪念回榆林的感受。”张季鸾的孙子张哲明说,现在爷爷终于魂归故里,他感到特别高兴。

  今年70岁的王国华说,“榆林是张季鸾故里,榆林人对张季鸾有着深厚的感情,张家的后人相信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重视,相信张季鸾墓地会被照看得很好。”

  据榆阳区政协一负责人介绍,张季鸾在榆林人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目前已有群众建议将榆林市东沙生态公园更名为“季鸾公园”。

  “张季鸾先生陵墓回迁,将成为榆林文化产业和发展的又一精神支柱,必将对榆林文化大市的建设起到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也将成为榆林的一张文化名片。”榆阳区政协一负责人说。
http://news.hsw.cn/system/2014/08/14/051997125.shtml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医疗喜讯:正是扬帆起航时——西安汉城妇产医院将于12月15日开
  • 2017中国旅游日陕西分会场启动仪式举行
  • 2017年“三秦阅读月”启动庄长兴姜锋出席启动仪式
  • 长安欧尚百车千城万里行兰州站启动仪式
  • 陕西汉中举行合作项目洽谈会暨签约仪式
  • 陕西棚改获1800亿融资支持 副省长出席签约仪式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