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年人养老 家门口的"养老院"如何走得更远

时间:2015-10-22 08:28来源:大西北网-陕西新闻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根据今年年初统计的数据,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现在已经超过两亿,占到总人口的15%以上。我国现行的是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其中,社区养老在最近几年才被不少地方逐步推广开来,那么,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养老模式,能不能被老人们接受,它运行的怎么样呢?来看记者的调查。

    在西安市碑林区书院门社区,有一所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附近的老人们早上可以来这里休闲锻炼,每天中午,这里还提供一顿午饭,吃完午饭老人们可以回家或者继续待在这里,每天的花费不超过十块钱,而且老人们来去自由。因为这种模式和幼儿园托儿所类似,所以又被人们叫做“托老所”。

    10月20号快到午饭时间,71岁的唐大爷来到这里,唐大爷说,白天两个儿子都去上班,家里只有他一个人,这个日间照料中心开张后,他几乎每天都过来。

    唐大爷:“(上午)十点多,十点半过来,到这里活动活动,中午饭一吃就回家。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吃饭问题(解决了),第二,有一个很好的活动场所,大家都心安理得的在这来拉拉家常。”

    唐大爷说,他和家人曾经也考虑过送他去养老院,虽然都是有人照顾,吃饭不用自己再动手做,可唐大爷觉得社区的“托老所”的模式要比养老院更有家的感觉。

    唐大爷:“晚上我可以在家住,我能看见孙子,他白天上学他晚上就能回来,再一个,我晚上回来,儿媳妇回来以后能给我做一点饭,我起码有家的感觉,对不对?但是在养老院就不行了,我离开(居住地),要见孙子,只能是一个礼拜他们来看你,差别在这呢。”

    记者了解到,西安市碑林区书院门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是由一家企业进行日产管理,政府对企业进行补贴和扶持。这种模式也让社区工作人员腾出更多精力用于其他方面。

    西安市碑林区南院门街办书院门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晓利:“原来社区工作人员要深入到老人中间,深入到老人的家庭去,近距离完成这个工作。现在政府包括社区就把这块事情等于是委托他们企业, 你企业完成这个工作,我们只是在政策上管理,宏观上管理,指导你们,咋样把这个事情能运行好。”

    虽然说这样的“托老所”得到了老人的认可,社区的扶持,可这家“托老所”最近还是遇到了一个难题。

    西安市碑林区书院门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我们这每天不确定来多少人,然后老人他也不确定,他今天是来吃还是不来吃,要快到饭点的时候才能决定,(所以)我们不知道菜啊,饭啊要准备多少,做多了就会浪费掉,做少了就会不够吃,但是我们肯定不会做少,就只能(情愿)多做不能少做。”

    工作人员说,托老所里的各种设备都是企业出资,还有厨师护理师和其他工作人员要领取工资,企业如果没有利润是无法运行和生存下去的,托老所也就不会走得长远。

    西安市碑林区书院门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经费是很大的困境,我们虽然是公益性的,可我们还是生存,还是需要工资,然后我们就是希望,政府和社会给予我们支持。”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养老难题如何破?陕西将实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 医院挪用上千万养老金负债不是违规借口
  • 陕西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证明办理实现“全省通办”
  • 陕西宝鸡:农村老人可足不出户领养老金
  • 陕西省将在2020年全面放开养老服务业市场
  • 陕西养老服务持续发力托起幸福“夕阳红”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