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周原考古发现凤雏建筑群 应属周王室所在地

时间:2017-01-19 08:47来源:新华社 作者:冯国 点击: 载入中...

  陕西周原考古发现凤雏建筑群 应属周王室所在地


  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周原考古队2016年在曾经出土甲骨的四合院建筑东侧,新发现了一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专家认为,新建筑贯穿西周的使用时间表明,其与此前发现社石的院落和出土甲骨的院落一起,组成了迄今周原遗址区内最大最精致的建筑群,应当属于西周王室在周原的政治中心所在地。


  周原遗址是西周时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都邑遗址,凤雏建筑基址群位于周原遗址西周早期遗存分布的中心位置,建筑群沿用至西周晚期,外围还可能存在壕沟及城墙遗迹,多数专家认为此地建筑应是周王室在周原的统治中心或居住地。


  主持考古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宋江宁表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组成的周原考古队,2016年在以往的考古工作基础上,对凤雏建筑群(凤雏甲组、乙组等)东侧的夯土遗迹和疑似北城墙的两处地点进行了重点发掘。


  经考古发掘,新发现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位于1976年发掘的凤雏甲组基址以东33米处,在2000平方米揭露面积内发现,东侧一大型院落的面积为371.6平方米,西侧小型院落的面积为47.6平方米。


  记者现场看到,西部小型院落的四周均为夯土,形成一处小型的“四合院”式建筑,其东部夯土实即东部大型院落的西部夯土。东部大型院落的四周均有夯土环绕,呈长条形的东侧夯土向南延伸与院落南部的夯土相连,其东南边缘发现保存较为完好的散水,可能是东部大型院落的东南角。但是整体上破坏严重,基址以上建筑基本无存。


  参与考古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彦峰表示,根据遗址出土陶器的时代特征初步判断,该建筑始建于西周早期,废弃于西周晚期。作为凤雏建筑群的各个组成部分,凤雏甲组、乙组、F3和F6的建筑风格、方向、时代都保持一致,且三者的组合为目前周原遗址早期范围内面积最大者,因此其使用者可能为周王或其在周原的代理统治者。


  历史地看,凤雏建筑群各个建筑的整体风格都为商式,即每组院落都是由建筑封闭而成的,与中期的召陈建筑群和中晚期的齐镇—云塘建筑群由围墙封闭起来不同,或许恰好表明了西周初期对商文化的学习与继承和中期以后的创新。


  位于凤雏建筑群北边百米处新发现的城墙或大坝,其功能之一无疑是保护凤雏建筑群。二者共同构成了周原遗址早期聚落的政治中心,并可能一直延续至西周晚期周原遗址因平王东迁而废弃之时。


  专家表示,综合来看,凤雏建筑群的持续考古发现与研究,进一步提示我们其所在地很可能一直是周王室所在地,这为人们重新理解凤雏建筑群、各组建筑和甲骨等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背景,进一步构建起人们对周原遗址西周时期聚落结构的深入理解。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2020年陕西计划解决和改善12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
  • 陕西无新增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境外输入11例
  • 陕西省抗疫情稳外贸一揽子政策“干货”来了
  • 兜底、督办、补贴陕西民政厅10项措施确保未脱贫人口清零
  • 陕西省18家众创空间纳入国家备案名单
  • 陕西省教育厅发布通知要求 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管理工作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