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确诊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

时间:2016-09-13 13:45来源:大西北网-中国青年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刚刚,河南省卫生计生委通报称,今天,河南确定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目前,患者正在医院隔离治疗,病情平稳。

患者张先生,今年28岁,陕西人,在郑州工作。因公务前往危地马拉工作2月余,于当地时间9月4日,出现头痛、发热(38.5℃)等情况。9月5日,张先生胸口开始出现皮疹、咽痛等症状,随后前往当地医院就诊。

当地时间9月6日,张先生乘机从危地马拉起飞,于北京时间9月8日到达郑州。在口岸经入境检疫筛查时,相关人员发现他发热、出疹,初步怀疑其感染了寨卡病毒。随后,河南省卫生计生委根据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信息通报,立即将患者转运至省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相关疫情防控工作同步展开。

9月12日,中国疾控中心复核检测患者标本寨卡病毒核酸阳性,省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患者标本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而这也属于河南省首例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我国大陆第23例病例,目前,患者仍在医院隔离治疗,病情平稳。

专家们认为,寨卡病毒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是通过伊蚊叮咬感染,也可通过性途径传播,经风险评估,此次输入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较低,民众无需恐慌。专家提醒,公众(特别是已怀孕或计划怀孕的妇女)近期应尽量避免到寨卡病毒病流行或有病例报告的国家和地区旅行,如果必须前往,一定要做好避免蚊虫叮咬的预防措施。

有自寨卡病毒病流行或有病例报告的国家和地区回国的人员,在两周内出现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关节痛、肌肉痛、结膜炎等症状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说明上述旅行史。

河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黄学勇说,寨卡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从恒河猴体内被发现。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该病毒。此后,多个国家有少量散发病例报道。2007年,西太平洋国家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普岛发生首次寨卡病毒疫情暴发。

这次“寨卡病毒”进入公众视野,最开始是因为2015年5月巴西报告本轮疫情首例病例,截至2016年2月15日,已有35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感染病例,多个欧洲、亚洲、北美国家和地区报告输入病例。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自限性急性疾病。

目前,国际上对寨卡病毒及寨卡病毒病的研究尚未取得深入进展,因此对其的认知较为有限。

河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流行病室主任苏佳说,虽然目前人类对寨卡病毒的认知有限,但寨卡病毒与引发登革热的登革病毒、引发西尼罗热的西尼罗病毒同属黄病毒。因此,在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寨卡病毒病的可能传染源为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如大猩猩、恒河猴等)。该病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

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为蚊媒传播,即蚊子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而被感染,其后再通过叮咬的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此外,寨卡病毒的传播方式还包括母婴传播、输血传播和性传播(罕见)。

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由于该病在本次南美流行前病例很少,因此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都对其普遍易感。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尚不明确,但有限的资料提示可能为3~12天。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仅20%出现症状,且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多为中低度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并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腹泻、黏膜溃疡、皮肤瘙痒等。症状持续2~7天缓解,预后良好,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

苏佳说,虽然该病绝大部分患者病情轻微,但少数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如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另外,在本轮寨卡病毒疫情发生时,巴西等国新生儿小头畸形病例数显著增加,加之近期美国科学家从小头畸形死亡患儿脑部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新生儿小头畸形、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我省状况传播风险低、可检测、能应对黄学勇介绍,目前,寨卡病毒病已在45个国家和地区出现。

我省与包括巴西、委内瑞拉、泰国、印尼在内的众多出现疫情的国家和地区存在广泛人员往来,因此不能完全排除病例输入我省的可能。

“不过,目前我省的寨卡病毒病疫情风险很低,且绝大部分病例症状轻微,预后良好,公众完全无需恐慌。”黄学勇说,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此种伊蚊在我国的分布仅限于海南、广东和云南的部分地区。

我省广泛分布的白纹伊蚊在传播寨卡病毒的能力和意义上弱于埃及伊蚊,且其主要出现在气温和湿度较高的夏秋季。

不过,虽然风险低,但我省高度关注,目前,省卫计委正组织专家开展寨卡病毒病疫情风险评估。同时,我省已与口岸检疫部门建立联系,合作开展输入性病例的监测和排查工作。

此外,黄学勇介绍,目前省疾控中心已具备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能力,在借鉴以往登革热疫情防控经验和国家有关防控方案的指导下,完全能够有效应对寨卡病毒病疫情。此外,我省还正着手在省内建立监测哨点,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病例监测工作。

同时,苏佳提醒,公众(特别是已怀孕或计划怀孕的妇女)近期应尽量避免到寨卡病毒病流行或有病例报告的国家和地区旅行,如果必须前往,一定要做好避免蚊虫叮咬的预防措施。

同时,有自寨卡病毒病流行或有病例报告的国家和地区回国的人员,在两周内出现发热(多为中低度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关节痛、肌肉痛、结膜炎等症状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说明上述旅行史。

接诊发热患者的医务人员在做出疑似寨卡病毒病病例诊断前,应详细了解患者是否具有发病前14天内在有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旅行或居住的流行病学史,并尽量排除登革热等类似疾病诊断。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