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不能再拆最大限度留住历史印记

时间:2020-09-03 12:25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新华网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讯  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提出,历史文化街区占核心区总面积的比重将由现状22%提高到26%左右
 
  老城不能再拆最大限度留住历史印记
 
  《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近日正式发布。核心区规划建设工作将紧密围绕老城核心价值的保护与传承,在强化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保护的同时,不断提高遗产的合理利用与展示水平,讲好老城故事,推动老城复兴。
 
  未来,核心区将实现应保尽保,最大限度留住历史印记。历史文化街区占核心区总面积的比重将由现状22%提高到26%左右,即占老城面积的38%左右。
 
  追问1老城整体如何保护
 
  保护老城核心特色,强化整体风貌
 
  老城整体保护的概念最早在1992版北京总体规划中提出,从对文物的点状保护到历史文化街区的片状保护,再到对整个城区各类保护对象的全面保护,经历近30年的探索与实践。
 
  吴良镛在《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一书中提出,北京老城具有极严谨、极完整的城市设计下形成的整体秩序,这是它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显著特色。本次控规在历次城市总体规划明确的老城整体保护重点基础上,更加关注对历史格局、空间形态、景观视廊、城市风貌等老城核心特色的保护,强化对平缓开阔、壮美有序、古今交融、庄重大气的整体风貌特色塑造。
 
  保护承载传统营城理念的历史格局
 
  两轴统领、四重城廓、六海八水、九坛八庙、棋盘路网是老城空间格局的重要特征,是奠定老城空间地位的重要载体,加强格局保护是老城整体保护最首要的任务。
 
  此次规划提出,要推动中轴线遗产保护、长安绿带建设,强化统领老城整体空间秩序的骨架。结合城址遗存保护、历史水系恢复、绿化空间建设,重点勾勒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四重城廓。通过对四横两纵城市干道的林荫化改造,强化老城棋盘式道路网格局。推动历史水系恢复与滨水空间建设,营造“六海映日月,八水绕京华”的水系格局。
 
  保护平缓开阔的整体空间形态
 
  平缓开阔的空间形态是北京老城另一个重要特征,加强建筑高度管控是维持老城整体空间形态特征的主要手段。
 
  规划提出,要对核心区实施最严格的建筑高度管控,划定原貌、多层、中高层三类建筑高度管控分区,分别按照原貌、基准高度18米、基准高度36米进行管控,营造平缓开阔的城市空间形态,烘托中轴线、长安街对老城整体空间秩序的统领作用。
 
  保护承载历史意境的景观视廊
 
  营造特色景观视廊,保护多维感知城市的景观意象。规划围绕看城市、看山水、看历史、看风景主题,划定36条战略级景观视廊,并对视廊内建筑体量、建筑高度、第五立面等实施综合管控,形成眺望视线通畅、观赏对象清晰的景观效果,营造与自然山水和谐相融、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可识别性的城市景观形态。
 
  加强建筑风貌、街巷风貌管控,高水平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让古都风韵始终是核心区的风貌基调。
 
  规划提出,划定古都风貌保护区、古都风貌协调区和现代风貌控制区三类风貌区,分区实施对建筑风貌与街巷风貌的差异化管控与引导,充分体现对传统风貌的保护与尊重,形成古今交融、庄重大气的整体风貌。
 
  追问2老城不能再拆如何落实
 
  实现应保尽保,最大限度留住历史印记
 
  历史文化是城市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
 
  要不断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扩展保护视野、扩大保护对象、丰富保护类型,以更严格的措施、更常态化的制度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实现应保尽保,最大限度留住历史印记。
 
  核心区控规在总体规划提出的世界文化遗产、不可移动文物、历史文化街区、特色地区、地下文物埋藏区、历史建筑等九类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基础上,突出核心区文化遗产特色,将传统胡同、历史街巷、传统地名、历史名园、革命史迹、老字号等纳入核心区保护对象,以更加完整地诠释老城核心价值。
 
  在北京市政府公布的三批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上,通过风貌协调区提级、已有历史文化街区扩片、其他成片传统平房区增补的方式扩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最大限度保护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成片区域,持续扩大老城内整体保护区域占比。历史文化街区占核心区总面积的比重由现状22%提高到26%左右,即占老城面积的38%左右。
 
  规划坚持源头保护,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全面普查,鼓励主动申报与社会推荐,建立健全遗产登录保护的常态化机制。
 
  追问3如何讲好老北京故事
 
  吸引全社会参与到老城保护的过程中来
 
  老城保护不能与生活相脱节,老城内居住、生活的老街坊与新居民都应成为参与并支持老城保护的主体。因此,有必要通过多种手段让历史文化活起来,让保护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吸引全社会参与到老城保护中来。
 
  规划提出要积极推动不合理使用文物、历史建筑的腾退,鼓励在妥善保护的前提下实现文物、历史建筑开放及合理利用,不求所有,但求所保,向社会开放,更好地发挥其公共文化属性及社会价值。
 
  规划依托胡同街巷,分区域建设主题鲜明的10条精品探访线路,引导散布各处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串接与生动展示。优化文化探访路的空间营造与步行体验,吸引公众探寻历史,并带动更多文物开放展示、文化设施共享,进一步增强核心区文化活力与魅力。
 
  规划加强对传统节日、特色民俗、传统工艺的研究、记录和宣传工作,留住更多具有历史价值的老字号、老物件、老手艺、老剧目,形成稳定、经典的传统文化品牌。合理布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空间,留住老北京乡愁和记忆。
 
  规划提出要充分利用老城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分布密集的特点,加强文化与景观融合,大幅提升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化水平。鼓励结合历史印记,因地制宜建设尺度亲切、实用有趣的公共空间,形成一批与古都风貌相协调、与公众需求相适应的公共活动场所,构建散发古风古韵、融入现代生活的公共空间体系。(记者邓琦)
 
  10条精品探访线路
 
  1中轴线文化探访路
 
  2玉河-什刹海-护国寺-新街口文化探访路
 
  3南锣鼓巷-雍和宫、国子监-地坛文化探访路
 
  4东四-南新仓-日坛文化探访路
 
  5月坛-白塔寺-西四文化探访路
 
  6故宫-北大红楼-王府井文化探访路
 
  7环天安门广场-前门大栅栏文化探访路
 
  8新文化街-宣南文化探访路
 
  9天坛-先农坛-天桥文化探访路
 
  10白云观-三里河路-北京展览馆文化探访路
(责任编辑:苏玉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