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敦煌莫高窟:文旅融合开创夜间研学游

时间:2018-08-30 16:54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新华社 点击: 载入中...
       静谧夜晚,凉风习习,一组20人的游客小队伍惬意穿梭在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仅仅数小时前,这里还人潮涌动,气氛焦灼。
 
  这些享受“特殊待遇”的游客,是参加莫高窟“研学游”的学员。“研学游”今年7月推出,不足1个月即成“明星产品”,每天200个名额动辄“脱销”。
 
  “哪怕只是在莫高窟外看一看,都是很奢华的享受。而夜游这座千年宝库就更为震撼,朋友们羡慕得‘咬牙切齿’。”65岁的广州游客招嘉炽说。
 

 
  夜幕中安谧的莫高窟。新华社记者张玉洁摄
 
  莫高窟不仅是旅游名胜,更是文化圣地。这座开凿于公元366年的石窟,内有4.5万平方米壁画、2400多尊彩塑和5万余件出土文献,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文化旅游爱好者。
 
  今年8月份以来,莫高窟迎来近40年的游客最高峰,最多时一天接待了1.8万名游客,日承载量已达上限。
 
  今年7月,敦煌研究院尝试推出“研学游”这一新型旅游模式,招嘉炽参加的夜游莫高窟就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近年来,中国致力于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今年3月国家旅游局与文化部更是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研学游就是文旅结合的一种创新形式,是将研究性学习与旅行游览相结合,但“游有余,学不足”一直是不少研学游的通病。
 
 
  研学小队参观莫高窟。新华社记者张玉洁摄
 
  “研学”与“游”结合,恰好是莫高窟的优长所在。经过70多年的发展,敦煌研究院已成为世界闻名的敦煌学研究重镇。服务于普通游客的莫高窟讲解员队伍,具有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专业水平。
 
  莫高窟研学游的“金字招牌”,就是让游客与专家“亲密接触”。这种常态化研学游以专家授课、精细讲解、精深体悟为核心,从适合大众的“敦煌与丝绸之路”主题到个性化的宗教、生态、设计等专题,游客可以订制不同的内容。
 
  招嘉炽最喜欢的授课专家是敦煌研究院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海涛。陈海涛致力于以莫高窟第254窟为基础进行动画创作,10余年来推出了两部关于莫高窟的动画片。
 

 
  研学游学员在莫高窟第16、17窟参观。第17窟是著名的藏经洞。新华社记者张玉洁摄
 
  “陈海涛在寻找数字时代传播敦煌的新手段,让我看到了莫高窟的未来。”招嘉炽说。
 
  陈海涛对研学游很感兴趣,觉得这是“知识型文创”。“敦煌是由漫长的时间、广阔的空间和善巧的心灵共同作用产生的文化艺术宝库,我们希望通过知识分享,让更多人更深入地体验敦煌、了解敦煌。”
 
  听完讲座后,20人的研学小队避开了白天的嘈杂,开始夜游莫高窟。月色笼罩下的莫高窟平添几分禅意。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他们细细观赏壁画、彩塑的细节,还进入了一般不轻易示人的“特窟”,去观察菩萨手中的玻璃碗。
 


 
  旅游高峰期,莫高窟前游客如长龙。图片来源于网络
 
  “持应急票的游客只能算是到此一游,持预约票的游客一般能在窟区呆75分钟,研学游的参观时间则长达2个多小时,可以让人沉浸其中。”敦煌丝路莫高窟文化运营发展公司总经理陈建军说,“我们希望通过开发和提供分类化、个性化的高品质旅行产品,让游客‘慢享莫高窟’,真切品读文化之美。”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甘肃敦煌旅游再现“井喷”景区客流连续“爆表”
  • 敦煌莫高窟文创体验课程邀民众创作“动画版”敦煌壁画
  • 甘肃敦煌大力推进景区“厕所革命”助力智慧旅游
  • 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 甘肃文化|敦煌莫高窟的尸毗王本生故事画
  • 深藏在敦煌壁画中的“绝世武功”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