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创志据人民网报道,欧债危机愁云未解,西方机构又把悲观目光投向中国。其中花旗银行称,中国经济已走到30年最危急时刻。此论一出,立马遭到中国经济界质疑,有专家提醒,要看清唱危中国言论背后的利益企图,不要落入陷井;还有专家指出,西方“看空”中国的落脚点还是速度,他们很可能希望中国为提速而出台更多利好政策,从而使投机资本获利。
中国经济目前确实出现一些困难,正如国家信息中心观察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略显疲态。其中,央行在不到一个月内两次降息,也凸显了中国经济形势的严竣。一方面,宏观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下行态势较为明显;另一方面,企业景气度不高。据汇丰银行最新公布数据显示,6月以来制造业采购经济指数仅为48.1,创7个月新低。而钢铁、水泥、煤碳、电力等行业数据十分疲弱。
应该说,中国经济出现某些困难,既有全球经济大气候影响,同时也是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结构不尽合理产生的结果。但是,对于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决不能盲人摸象,执其一端。而是需要辨证分析,保持清醒头脑。
笔者认为,面对中国宏观经济持走弱的形势,更需要坚定不移调整经济结构。今年以来,中国各地有意调整经济增速,特别是打压楼市投机性需求,旨在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尽管中国经济已经连续5个季度呈现增速回落的态势,但当前经济增速的放缓,仍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将房地产开发作为支柱性产业,过度依赖房地产的繁荣,表面上看是拉动了经济,但过高的房价既造成经济结构扭曲,也影响了社会稳定。对此,国务院再次强调抵制房地产投机投资性。7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调研时就强调,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仍然处于关键时期,调控任务还很艰巨,必须坚定不移做好调控工作。这表明,抑制房地产投机投资性不是一时之举,而将是长期的政策。
当前,有一些地方政府已经采取了“变通”的松动政策,并且有银行表现银根松动的迹象。一些财大气粗的“炒房团”又开始蠢蠢欲动,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当地房地产市场的人气,推高了房价。很显然,对于这种投机风潮的形成,房地产开发商有责任,地方政府负有更大的责任。房地产市场的状况告诉我们,投机性购房一旦形成潮流,势必会造成房价高企。因此,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是当务之急。
打压房地产投机性需求,表面上看似乎给一些地方经济带来困难,比如地方财政收入可能减收,建筑、建材、运输等行业可能受到影响。但从国家经济安全和人民利益出发,抑制房地产投资投机行为,对于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事实上,不少地方作出调整经济结构的决策,就有力地促进经济结构良性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历了不同寻常的曲折与艰辛。在这个过程中,“唱衰”和“吹捧”是西方一些媒体人士惯用的伎俩。各种论调面前,最重要的还是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不移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克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不足,在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平稳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