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版国五条”会否令房价应声而降?

时间:2013-04-01 10:35来源:武汉晚报 作者:梁江涛 点击: 载入中...

  接连几日,京沪渝三地“国五条”细则出台。加上深圳、广州所在的广东省,至此四个房地产一线城市基本的调控细则已经明晰。严限购、控二套、留后手,各地细则各有异同。(3月31日新华网)

  眼看各地“国五条”实施细则进入“倒计时”,为赶在新政出炉前抢吃“最后的晚餐”,不少地区二手房交易再度火爆。而“地方版国五条”也大都从限购、信贷和税收三方面收紧政策,对楼市影响还有待观察。但有一点疑问是人们担心的,就是20%所得税会不会最后转嫁到买房人头上?

  随着楼市的再次“收紧”,也出现了一些奇特景观。有人开始调侃道,为何调控总是跟“夫妻那些事儿”过不去?不如结婚吧,即使感情还没到那份上,因为“单身人士禁购第二套房”;不如离婚吧,即使夫妻俩感情再好,因为“满五年唯一住房免征20%个税”。楼市调控跟“夫妻”较上了劲,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人们的无奈。无论是伤及无辜,还是让一些人钻空子,占便宜,政策或许都还有调整的空间。

  某种程度上说,“地方版国五条”是中央逼出来的细则。“严厉打击开发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照例会成为新政里必有的条文,但至今少见开发商在调控中受到“严厉打击”。 难道高房价坚挺的这些年里,开发商一直都规规矩矩、遵纪守法吗?公开房价成本,查处空置房和囤房行为、土地拍卖“综合评标”等呼声不断,开发商却能相安无事。一些地方落实调控政策不力成为由来已久、难以下手“橡皮糖”,是否应当先来解决市场监管与问责上的缺位,而不是总在买房者身上打转?

  另一方面,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也是很多地方调控新政的内容之一。但如何将保障房建设更为刚性的列入政绩评价体系,如何以制度的规范性、连续性和严肃性对保障房建设不力者启动问责;如何监督保障性住房申请,完善保障家庭的经济及住房状况审核机制,严肃查处擅自改变用途等违法违规行为,健全退出机制,确保公平分配等,都需要法律制度的统一规制。

  固然,“地方版国五条”的效果值得我们期待。但厘清行政干预与市场行为的界限,将属于市场的还给市场,确立房地产市场中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义务和责任,持之以恒地以法治手段监管房地产市场,亟须强化房地产监管的完善与落实,如此才可避免落进靠“退烧药”治“慢性病”的循环怪圈之中。(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稳定住房消费”再现,结局会否不同?
  • 马杜罗会否继承查韦斯遗志?
  • 南京微博体“国五条”细则诚意何在?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