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打造中国西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新高地

时间:2014-05-14 10:41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本报记者牛彦君

  天水,历史名城。然而,其发展最鲜活的载体是什么?

  一年前,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正式获批后,天水人找到了答案。与全省其他市州相比,天水在文化产业方面有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如何挖掘、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实现其产量、产值、产能的最大化,成为天水市委、市政府领导深入思考的又一个重大命题。

  依托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以新思路、新举措、新动力,不断谋划文化产业发展,完善文化旅游管理体制,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等深度融合,把天水建设成为全省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区,成为天水人努力的方向。

  盘清家底确立文化产业体系格局,实施“量体裁衣”式建设

  天河注水,文化助力。天水市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把传说与现实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

  去年,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天水市抢抓发展机遇,结合实际,深入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及时制定出台了《天水市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总体方案》,确定了“一长廊”引领(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天水百里石窟艺术长廊)、“三园区”支撑(中华始祖文化园、大地湾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麦积山文化旅游区)、“六工程”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程、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工程、文化服务基础建设工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程、文化品牌打造提升工程)的总体思路。

  不同的文化资源需要发展不同的文化项目。天水市通过盘清文化资源家底,实施了“量体裁衣”式建设。

  天水市明确了将文化与旅游作为首位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复合型、非公有型、外向型和高科技型六个类型的文化产业,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民间民俗工艺品加工、出版发行和印刷、广播影视和网络传输、演艺娱乐五个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文化创意、数字内容、节庆会展、动漫游戏、移动多媒体五个新兴产业的文化产业体系格局。

  项目带动全社会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虽然,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仅一年时间,但天水市的文化产业却好消息频传:

  ——投资6亿元的大地湾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项目被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

  ——麦积山文化旅游区已累计完成投资5.35亿元;

  ——清水轩辕文化园项目已完成轩辕桥、轩辕湖一期工程,正在实施轩辕湖二期工程,轩辕谷文化遗址传承保护区正在抓紧筹集资金建设,轩辕大剧院建设已竣工并投入使用;

  ——麦积山温泉度假村开发建设项目已完成综合楼、水上娱乐钢构大棚等主体工程,完成投资额2.9亿元;

  ——张家川回乡风情园项目一期工程全部完工,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

  同时,麦积区马跑泉公园提升改造项目、秦安县凤山生态公园一期项目、秦州印象园、藉河生态公园等项目进展顺利。

  天水市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助推产业发展。去年以来,市上充分利用深圳文博会、兰洽会、省文博会等节会和民企陇上行、香港(澳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说明会等活动积极进行项目推介,共招商引资17个项目,签约金额67.74亿元,并加强对已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目前17个项目全部落地开工。

  2013年,全市续建和新开工文化产业项目25个,完成投资28.02亿元。

  截至目前,全市58个文化产业项目进展顺利,资金总额达435.3亿元。同时,正在筹划招商引资的项目有12个,涉及金额127.25亿元。

  在羲皇故里,一大批文化产业重大建设项目顺利推进,无论建设数量还是投资规模都有了长足进步。

  同时,天水市全面开展文化产业百强企业培育工程,争取用5—7年时间打造100家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

  目前,天水汉唐麦积山艺术陶瓷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天水飞天雕漆家具有限公司、甘谷大漠行麻编鞋业有限公司已成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天水飞天雕漆被商务部命名为国家“中华老字号”企业,6家被命名为全省30强民营企业,9家被命名为全省100家骨干文化企业。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