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注定是一场艰难的跋涉

时间:2014-11-03 10:22来源:大西北网——北京青年报 作者:张田勘 点击: 载入中...
  英国维珍银河公司研制的载人商业飞船“太空船2号”10月31日在美国西南部莫哈韦沙漠测试飞行时坠毁。此前,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研发的“天鹅座”飞船搭载的“安塔瑞斯”号运载火箭升空后6秒钟发生爆炸。
  
  接踵而至的两起飞行器事故反映了人类探索太空的艰难。飞天和探索太空是人类一直以来就有的梦想,在实现这个梦想的千年历程中,火箭爆炸并非第一次。宋朝时,木匠万虎设计了飞龙火箭,但火箭爆炸,万虎命归蓝天。这是人类想要突破地球的最早代价之一。今天,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已经与古代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人类还是在利用燃料火箭作为动力把人和材料送上太空,因此,在火箭设计、材料、工艺、燃料、飞船的搭载等各个方面,稍有疏忽,就可能付出沉重的代价。不只是美国,凡是探索太空的国家,都有这方面的教训,中国也不例外。
  
  1996年2月15日,新型长征三号乙大推力运载火箭首飞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08,火箭起飞22秒以后姿态失控,撞向距发射塔架1850米的山坡上。事后的调查发现,此次事故是由火箭控制系统平台随动环稳定回路个别器件的故障造成的。
  
  同样,美国此前最典型的两次航天飞机失事都与火箭和设计有关。1986年1月28日上午,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射架上升空,73秒钟后突然爆炸,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其中包括美国37岁的中学女教师麦考利夫。事后的调查表明,“挑战者”号右侧助推火箭存在问题。由于航天飞机发射时气温过低,寒冷的天气对火箭垫圈产生影响,最终导致爆炸。
  
  2003年2月1日上午9时“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降落时解体,7名宇航员遇难。调查发现,航天飞机的敷设工艺会在各块泡沫材料之间留下缝隙,液态氢能够渗入其间。航天飞机起飞后,氢气受热膨胀,最终导致大块泡沫材料脱落,高速撞击到航天飞机左翼前缘的名为“增强碳碳”,并形成裂隙。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时,超高温气体得以从裂隙处进入“哥伦比亚”号机体,造成航天飞机解体。
  
  此次的“安塔瑞斯”号运载火箭升空后爆炸,当然需要调查清楚,以便亡羊补牢。事故有可能是重大失误,也有可能是细节差错,但是,需要调查才能弄清。不过,目前已经有多种估计和推测。
  
  有航空专家认为,火箭从升空到爆炸时间只有6秒钟,最有可能一是程序控制失灵导致火工品误报,二是动力系统故障。“天鹅座”飞船的火箭可能在程序控制上出现故障,使火工品误报,从而引爆了火箭。动力系统的故障则有可能来自液体泄漏。不过,美国航天专家则推测此次火箭失事与第一级火箭使用的AJ-26引擎有关。无论此后调查的结果证实哪一种推测或哪一种推测都没有证实都意味着,现在人类的航天探索还未完全过关,首先是火箭设计、工艺的不过关,如果能汲取教训,改进设计,有可能在航空航天探索中向前迈进一大步。
  
  当然,此次事故和以前的事故也可能让研究人员思考,除了以燃料作为动力推动火箭升天外,是否还有其他的途径让人类进入太空,比如此前有研究人员提出设想,用纳米材料制成的天梯升入太空,如此,就不用冒燃料火箭的巨大危险。
  
  不过,人类应该了解进入太空就有极大的危险,决不是嫦娥登月那么浪漫和容易,更不用说去火星旅行或开拓新的家园了。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爱国情 奋斗者·青春之声】攻克热控难题 托举航天梦想
  • 用创新标注梦想新高度--写在首个“中国航天日”
  • 航天不光是钱的事儿
  • “飞天之路”印证“中国道路”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