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眼挣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时间:2014-11-07 15:19来源:大西北网-周末金证券 作者:储伟伟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11月7日讯  金圆桌论坛在宁探讨新常态下的治理创新

  混合所有制改革该如何混、怎么改?上市公司如何适应新常态下的挑战?11月6日,由《董事会》杂志举办、《金陵晚报》特别支持的第十届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金圆桌论坛暨颁奖盛典在南京举行,与会专家、企业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混改”如何“混”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混合所有制改革一直是热点话题。多位演讲嘉宾也在本次论坛分享了关于“混改”的看法。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监事长杨琳说,混合所有制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任务,也是新常态下企业的重要研究议题,为什么“混”,和谁“混”,怎么“混”这都是各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混改第一人”,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也在论坛上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列出了一个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公式:国企实力+民企活力=企业竞争力。他认为,“混合所有制好比一杯茶,国企是水,民企是茶,变成茶水后,就完全融合不分彼此。”

  2014年7月15日,国资委将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医药(600056,股吧)集团选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两家公司的入选与宋志平之前积极推行“混改”有关。2009年至今年4月,宋志平既是中国建材集团执行董事长,又是中国医药集团外部董事长,其间主导了两家全球500强企业的“混改”工作。

  宋志平说,混合所有制改革,意义重大。以前国有上市公司,把外面的钱引进来,却没有引进机制,还没有脱掉“黄马褂”,改革不够彻底。有人说上市了,已经是股份制上市公司,但事实上“前缀”还是国有控股,依然参照国有企业管理。不过,“混合所有制的核心是企业的所有者到位,实行市场化运作,这就解决了政企不分,解决了一股独大的弊端,是真正实现股权多元化的一个途径”。

  迎接换挡期挑战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速为7.4%,第三季度是7.3%,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

  杨琳在论坛上表示,经济建设从高速到中高速的换档期,一方面考验政府的智慧,另一方面也是对企业持续发展的考验。她说,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逐渐消逝,全球化的技术进步使产品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转型和创新在艰苦探索。新的经济形势和新常态对企业来讲,意味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同时意味着健康的竞争环境的到来。

  东软集团(600718,股吧)董事长刘积仁亦坦言,“过去30年,中国的企业家是幸运的,因为市场给我们的机会,粗犷经营也可能获得成功,股票、矿产投资闭着眼睛就能赚到钱,然而那是非常态。”现在的情况是,睁着眼睛都不容易挣钱,因为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消费内容和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企业家来说是巨大挑战,因为过去的经营经验对今后商业模式的变化没有帮助,甚至会拉后腿。他认为,转型升级的根本推手在于创新,中国企业的创新使命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更在于发展思维创新、组织管理创新和公司治理的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圆桌论坛”之后的第十届“金圆桌奖”颁奖盛典上,万科、宝钢、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兴业银行(601166,股吧)、中联重科(000157,股吧)等10家上市公司获得最佳董事会荣誉,这是管治规范、创新、高效的企业标杆。

  论坛期间,《金证券》记者对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胡汝银等专家、企业家进行了独家专访,敬请关注后续报道。

  会场声音:

  宋志平(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要保证优秀企业家的稳定地位

  我最近到绿城、中联重科学习,搞清楚一个道理。企业过于行政化,一天到晚像考察行政干部一样考察企业领导人,是干不好企业的。企业机制要保证优秀企业家的稳定地位,无论马云、柳传志,在公司机制设定里一定有一条规定,能保证创业者、企业家的稳定地位。保证了他们的地位,就保证了员工的稳定,也保证了客户的稳定,这是连在一起的,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刘积仁(东软集团董事长):新的人口红利刚开始

  有人说,中国的人口红利没了,那指的是农村劳动力。而我们的知识分子,无论是学IT、工程设计、金融、财务、医学的,他们的数量在全世界占比还很大。所以,新的人口红利才刚刚开始,在新常态下,没有哪个国家的资源比我们更好。

  胡汝银(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公司治理须进入2.0时代

  以前有些企业背离了企业的根本,缺乏最基本的道德观念。而且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官僚本位明显,民营企业家也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不能和企业员工平视。新常态下,上市公司治理需要升级到2.0版本,其背景是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法制化、全球化。企业要推行善治机制,三大支柱是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组织与实践能力建设,要由表及里,由言到行,直达人心。不践行善治,迟早会被时代抛弃,健康是打头的1,其他是0,守正是1,其他是0。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记者揭秘“二选一”真相:技术手段封杀于无形,中小企业裁员
  • “中国开放的脚步从未停止”——国际人士积极评价中国营商环
  • 中证报头版评论:评判科创板“成绩单”不宜短视化
  • 【评新而论·大国经彩】从容应对老龄化 医养结合解“老顾之忧
  • 【评新而论·大国经彩】优势互补 着眼大局 区域协调发展“新版
  • 拼多多达达乌镇回应“二选一”:有商家被迫抉择裁员五成还是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