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春天在哪里?

时间:2014-11-25 10:28来源:大西北网—人民网 作者:白宇 点击: 载入中...
  最近,《超体》和《星际穿越》两部科幻大片,不仅创出高票房,还引发观众的热烈讨论。思考的热潮也促人们反思:为什么中国人拍不出好的科幻片?
  
  是中国缺乏科幻电影的制作技术,还是缺少支撑科幻大片的资本投资?如果说是我们想象力匮乏,那么,是源自对科学的认知态度偏差,还是来自于价值体系的限制?抑或是,我们的教育模式和传统思维方式制约了科幻电影崛起?微友们纷纷通过微信平台进行讨论,现摘编几篇,与大家分享。
  
  参与互动,请关注“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号:rmrbpl)和本版。
  
  ——编者
  
  科幻要有想象力
  
  当下领跑票房的科幻大片,其产地基本非欧美莫属。究其原因,不仅在于他们制作技术高超,恐怕隐藏在编剧、策划背后的对未知世界的探求和思维创新,才是他们赢得市场的最大秘诀。
  
  一位哲学家曾说过:思辨的心灵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几乎都是科学所不能回答的问题。所以,庄园里树上落下的苹果、水壶上跳动的壶盖和浩瀚宇宙间谜团一样的进化发展,有人敏锐抓住了,才会带来一次次突破。科幻大片虽不至于此,但道理相通。基于现实认知,又不囿于固有界限,每个故事有其合理性,又能引发探讨,才能余音绕梁。
  
  打破思维定式,这或许是我们奋起直追去迎接科幻春天的起点。
  
  (@杨森)
  
  莫被利益束缚
  
  从《搜神记》到《聊斋志异》,再到今天多得不能再多的网络玄幻小说,中国人的想象力其实并不匮乏。许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拍不出好的科幻作品,是因为把太多本该用来追求品位的时间用在了急功近利上,以至于很多本是科幻的东西硬生生地被拍成了魔幻。所以,要拍出真正意义的科幻大片,首先要摆脱固有的商业模式,使创作者、创作团队能够潜心打造诚意之作。当然,这更需要出品方和创作方勇于尝试的勇气。其实,所谓想象,无非就是审视当下、洞见未来。而惟其用心,方能自熟悉的地方找到风景。
  
  (@夜来无梦生)
  
  让科学和蔼可亲
  
  还记得上高中时,练过一篇特别需要想象力的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同学们大多感觉无从下手。针对这种现象,当年就有教育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们缺乏对科学知识的了解,自然难以解开思想的缰绳、让想象力自由驰骋。
  
  确实,科幻的根基在科学,只有科学生机盎然、引人入胜,科幻的想象之花才能精彩绽放。但对大多数国人来说,从小接触的科学就是繁杂的数学公式、难解的物理题、冗长的化学式,就像面对板着脸的圣诞老人,想要得到礼物却又不敢靠近。丧失了“地气”的科学,当然难以焕发出想象的光华。要让科幻崛起,就必须让科学“和蔼可亲”,为科幻培育肥沃的群众土壤。
  
  (@石久砚)
  
  传统思维要“现代化”
  
  纵观中国的科幻片,投资不可谓不巨大,但是在高投入之后,获得的却是惨淡的票房,甚至也无人想谈论观后感。或许我们更应该从思维方式上,反思中国科幻电影为何一直经营惨淡。
  
  事实上,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更注重的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事,这没什么不好,但也需要抬头看天,有纵横驰骋的想象。正如我们会给孩子们讲愚公移山来告诉他们只有努力做事才会达到目标,却在讲杞人忧天的时候告诫孩子不要胡思乱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未来的想象,也影响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
  
  对于电影业来说,科幻电影的发展任重而道远。要想在科幻片上取得好的成绩,既要有技术的改进,也要有传统思维的突破。
  
  (@谭晓晓)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