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历史,安倍应痛快些

时间:2015-06-03 09:39来源:新华网 作者:贾秀东 点击: 载入中...

    再过一个多月,就将迎来中、美、英三国发表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7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节骨眼上,日本首相安倍近日关于《波茨坦公告》的言论引起了一场舆论风波。

    安倍先是在5月20日国会朝野党首辩论中“拒绝明确承认”《波茨坦公告》对日本侵略战争的定性,声称没有看过《波茨坦公告》相关内容,后又在6月1日众议院特别委员会审议安全保障关联法案时表示,当时的日本政府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并最终投降。接着,日本内阁在6月2日的答辩书中为安倍开脱,称“首相当然读过”《波茨坦公告》。

    安倍涉及《波茨坦公告》的言论一摇三摆,日本政府则忙着为其“灭火”——正是因为安倍政府未能直面历史,所以才给自己带来了窘境。

    安倍到底读没读过《波茨坦公告》全文,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但安倍对待《波茨坦公告》的态度却是众所周知的。《波茨坦公告》连同《开罗宣言》等战时国际法律文书构成战后对日处置以及建立战后秩序的重要基础,日本右翼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对待《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文书的态度成了检验日本政治势力和人物对待日本侵略历史态度的试金石。把《波茨坦公告》的原则和精神拿来与之做对照,可以发现,安倍对待历史的态度是不合格的。

    安倍过去曾赤裸裸地用各种方式否认日本的侵略历史,有时为了国际政治需要,他也曾玩弄策略,用模棱两可的语言蒙蔽国际舆论。比如,仅笼统地表示继承历届日本内阁关于历史认识问题的立场,但规避“侵略”“殖民”“道歉”等关键词。即使在不久前访美期间,面对舆论压力,安倍也绝口不提这些关键词,反而不断强调日本战后走上和平道路,标榜日本对国际的贡献,兜售自己的“积极和平主义”。

    安倍声称《波茨坦公告》是仅代表二战期间同盟国政治立场的官方文件,当时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只是结束战争的一种方式。这表明,在安倍看来,二战是牛仔式的胜负对决,二战结局只不过划分了战胜国与战败国,而战争双方并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侵略与反侵略的区别。基于这种错误的历史认识,安倍即使承认日本的投降与战败,但其骨子里仍不愿承认日本的殖民和战争行为是侵略行为,是非人道、反人类的罪行。因此也难怪日本把每年的8月15日称为“终战日”。也因同样的道理,安倍把参拜靖国神社视为理所当然。

    日本内阁的答辩书声称,安倍5月20日党首辩论中接受质询时,“事先没有得到关于《波茨坦公告》的具体发言通告”。“首相想表达的意思是手头并无宣言的正确文本,并不详细”。这种辩解实在是越描越黑。正是由于安倍手头上没有内阁事先精心准备的答词,他的即席对答反倒可以看作是其真实想法的暴露。只要对照一下安倍过去关于历史问题的言论,就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断。

    我们常说,在对待侵略历史问题上,德国是日本的榜样。5月初,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德国纳粹无条件投降70周年之际表示,“对于纳粹时代引起的战争,我们德国人负有很大的责任”,并指出德国将直面历史,解决当下问题。

    战后70周年,对日本来说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道坎儿,关键在于日本如何把握历史与未来。在历史面前,安倍与其扭捏作态,不如痛快些,“直面历史,解决当下问题”才是安倍应有的态度。(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党的历史就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奋斗史
  • 【思享家】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塔西佗陷阱”
  •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 五四运动:中国近代谋求民族复兴的历史新起点
  • 60年辉煌是党的先进性的历史见证
  • 改革开放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