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家 守护你一生——军嫂姜致莲四十一年“特护”一级伤残丈夫记事

时间:2015-06-16 09:41来源:大西北网-甘肃日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做一个决定,也许只需刹那。
 
  刹那的决定,也许决定了一生。
 
  1973年,看到尹继常的一寸黑白照片时,24岁的姜致莲点了点头。这个兵哥哥于是成了她的丈夫。
 
  1974年,尹继常高位截瘫,娘家的婆家的甚至丈夫本人都劝她离婚。25岁的姜致莲摇了摇头,说我不能走。
 
  点头是一个决定,摇头也是一个决定。决定就是誓言,誓言就要信守。
 
  转眼数十年,红颜成白发。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故事。人们说,姜致莲的每一根白发里都写满故事。其实姜致莲的故事说起来非常简单:41年不离不弃无微不至照顾高位截瘫的丈夫。
 
  只是简单故事的背后,有着说不完的艰辛与暖心。
 
  灾难与抉择
 
  尹继常和姜致莲同是江苏省赣榆县人,尹继常在外当兵,姜致莲在家务农,到了婚嫁年龄,介绍人拿着双方的一寸黑白照片牵线搭桥。
 
  尹继常觉得照片上的姑娘挺朴实;姜致莲觉得照片上的小伙除了眼睛小点,看上去也不错。听说在部队还立过功,家里虽然兄弟多日子紧巴,但人靠得住,就有奔头。
 
  两人一点头,很快结了婚。结婚那天是两人第一次见面。婚后第六天,尹继常返回部队。姜致莲探过一次亲,前前后后加起来,两人一起生活了42天。
 
  1974年7月的一天,一封加急电报让姜致莲一头歪在墙上,“丈夫出事,速来部队。”怀孕6个月的她觉得“天都塌了”。事后得知,丈夫在部队拉运粮食时,拖拉机翻沟里,尹继常头朝下栽田里,粮食重重地压在身上……
 
  一路辗转,从江苏老家到了西安的医院。姜致莲在重症监护室里见到的丈夫,“头上缠着绷带,身上插着管子,眼珠子都定死了,一看就不行了。”一天下了七张病危通知书,领导问她还有啥要求。姜致莲说:“我就一个要求,你让医生尽量把我这个人抢救过来。”领导说万一呢?姜致莲说没有这个万一,我就这一个要求。
 
  昏迷45天后,尹继常醒了。除头部和两只胳膊外,五分之四的身体完全瘫痪。原本高大威猛、生龙活虎的小伙子,有生之年将永远困在床上。
 
  最难接受的是尹继常本人,蹒跚学步的孩子从身边走过,都能引起这七尺男儿号啕大哭。哭罢,轰姜致莲走。又是骂又是喊,赶紧走!我是个废人了,你这鲜花别插我这牛粪上……
 
  要说姜致莲是朵鲜花,也不算夸张。25岁的年纪,一米七二的个头,做事利索、性格爽朗。别人也劝她,把孩子“流”了,离了他再找个人家,重打锣鼓另开张,照样是份好日子。婆婆也流着泪劝,孩子生了给我留下,你还年轻,不能被拖累一辈子……
 
  姜致莲说你们谁也别劝了,他能走能动我跟着;不能走不能动,就不跟了?他不能走,我的腿就是他的腿。我把他照料上,把孩子拉扯大,就还是一个家。
 
  相亲时的一点头,婚后42天的相聚,都是誓约。姜致莲不肯背弃内心本能的声音。
 
  三个弟弟心疼姐姐,对姜致莲说,你肯定要吃苦,你这个苦肯定要吃大。
 
  艰辛与坚守
 
  尹继常昏迷时,姜致莲心里想着,只要你能醒过来,你能有一口气,我哪怕端屎端尿伺候你一辈子,我都愿意。
 
  尹继常醒了,姜致莲果然端屎端尿伺候到今天。
 
  先是两地跑,老家上有老下有小,地里还有庄稼活。农忙时,姜致莲回老家;农闲时,在医院伺候瘫痪的丈夫。
 
  尹继常所在部队对他的治疗一直竭尽全力,出事后不惜一切代价挽救他的生命,从西安出院后安排他在部队医院休养。后经特批,尹继常一家住进了平凉武警8670部队医院家属区直到现在。
 
  在尹继常病情最危急时,部队派了两名战士日夜守候,病情稳定后,仍然安排一名战士照顾他。
 
  姜致莲看到年轻战士天天守在尹继常床边,觉得不是个事。她主动找到部队领导说,“让战士归队吧,当兵到部队是为了保家卫国的,一整天围着个病人转,慢慢啥也不知道了。”
 
  此后数十年,姜致莲独自承担起照顾尹继常的重任。每天天不亮,她的“特护”工作就开始了:喂药做饭、翻挪身体、导尿掏便、擦澡按摩、洗衣洗尿垫……尹继常身边离不了人,一口痰上不来,就可能没了那个人;碰伤一出血,不知道疼又很难治愈,留丈夫一人在家姜致莲不放心,买菜取药都是一路小跑。为防止肌肉萎缩,无论昼夜,每隔两小时,就要给丈夫翻一次身。这个不识字的农家女学会了理疗、按摩、辨识病情、应急处理等专业护理技术。姜致莲爱干净,起初家里没有洗衣机,每天大盆衣物全用手洗;后来有洗衣机了,还是先用手搓,洗衣盆、搓衣板用烂了一个又一个……
 
  常年卧病在床,尹继常的情绪难免烦躁。手一拨拉,饭洒一地;手猛一扬,捣姜致莲一拳;想不开了,闹绝食;或者是正在看着报纸,突然“哗啦”扔一地……原本高门大嗓的姜致莲,这时候却温言细语地劝。真急了,也会说“我为了谁?你这样我不伺候了。”知道丈夫性子强,宁折不弯,说完又给他赔不是。收拾好残局,料理好丈夫,心里实在委屈了,出去到院里呆坐会儿,悄悄抹阵儿眼泪,过不了几分钟,又笑眯眯地回屋,没事人一样忙碌。
 
  日子一直艰难,在农村时,薄田几亩、草屋两间,上有老下有小,就姜致莲一个劳力,忙完田里忙家里,勉强吃饱肚子。随军到了部队,尹继常60多元钱的工资,医药开支虽然有部队承担,可儿子尹德谦和养女尹春梅都在读书,婆婆在老家也得不时寄点钱。很多年里,姜致莲没做过一件新衣裳,“5分钱都舍不得花”。为贴补家用,姜致莲会捡些饮料瓶、废旧报纸换点钱。儿女穿别人的旧衣不高兴,姜致莲就劝,“穿旧衣不生病”。
 
  几十年没睡过囫囵觉,几十年没有休息日。日复一日,疾病找上门:高血压、关节炎、胆囊炎、颈椎病、腰椎病……那一年,又查出子宫肌瘤,手术后拆线回家,医生知道她家情况就再三交待,“不管天大的事,你都要全休三个月”。姜致莲也想休息,可她躺着,整个家就陷入瘫痪。挣扎着下床,挣扎着照顾丈夫,刀口崩开了“那个疼啊!”姜致莲至今想起来都吸凉气。手掌骨骼严重变形、腰疼腿疼坐下去就起不了身,旁边人要扶她,她摇摇手说,得靠自己慢慢起。
 
  姜致莲要强,日子再难,别人看到的她都是一张笑脸。永远是一个利利索索的家,利利索索的她。丈夫尹继常呢,即使瘫在床上,也有他的尊严与体面,躺了41年,没有患过褥疮,没有一处创伤、没得过一次并发症。到医院去检查时,专家看到干净整洁、面色红润、皮肤没有一丝萎缩的尹继常,连叹奇迹。平凉武警8670部队医院副院长林威非常了解姜致莲:“不到万不得已,阿姨绝不找我们。后来她把姑娘培养出来,输液打针她们也自己解决。护理知识讲给她,就绝不会因为同样问题再找我们第二次。41年的高位截瘫病人,放在重症监护室都很难护理这么好。”
 
  别人看到的是笑脸和坚强,背转身去流了多少泪,无人能知。也有人偶尔看到她躲在无人处放声大哭,那哭声,听上去让人身上的每个细胞都颤栗。
 
  “父亲去世没能回去、三弟去世没能回去、大弟去世没能回去,后来婆婆也走了,还是回不去。妈妈那年骨折了,躺床上哭着说看我一眼她就放心了……就让儿子请假照看了他爸几天,这么多年就回了那一次老家。”
 
  后悔吗?42天的短暂甜蜜,41年的艰辛相守。
 
  姜致莲的手轻轻摩挲过尹继常头顶:“爱的就是个军人,爱的就是这个小伙。”
 
  说这话时,“小伙”已经67岁,身体胖大、头发斑白,没有她,基本的生命都难以维持。可在她眼里,他还是她的“小伙”。
 
  甜蜜与幸福
 
  再苦的日子都有甜蜜时刻。
 
  大西北网讯  早些年,姜致莲还有力气,尹继常的身体也要好一些,她就把丈夫抱到轮椅上,推出去晒晒太阳、看看电影。丈夫想看飞机,她就把轮椅推到部队附近的机场。尹继常爱看书,边看边读给姜致莲听,“我给他按摩,他给我读书。诗呀、画呀、新闻呀,都讲给我听。”年龄越大,尹继常越依赖老伴。偶尔姑娘喊妈妈一同去上街,尹继常就不答应:“你去你的,别喊你妈。”
 
  对老两口的一生来说,凄美的爱情谈不上,海枯石烂山崩地裂的情感谈不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浪漫也有些文艺。不过这种相濡以沫的相伴到老,也是爱吧,朴素又持久。
 
  儿子尹德谦一出生看到的父亲,就是个病人。被母亲辛苦拉扯着,调皮过叛逆过,可还是好好地长大了,还当了兵考上了军校,老两口高兴得不知怎么好。慢慢的成了家立了业,可再忙都要抽空回家看父亲。儿子孝顺,姜致莲知足。后来又添了孙子,那是姜致莲一生中最开心的事。一转眼,孙子都上了高中,在平凉最好的学校读书,实验班抓得紧,可每周都要回来看爷爷。那时候,你看尹继常吧,脾气最好笑声最多,姜致莲的高嗓门也更脆亮。
 
  养女尹春梅当年偶然到了这个家,姜致莲说,“喂大了就是个亲人”。果然成了妈妈最贴心的“小棉袄”,一天不在家就觉得屋里空落落地。女儿乖,两口子争着宠,妈妈偶尔责骂一句爸爸就气得不吃饭。尹春梅说小时候家里穷,可自己不懂事,看别人吃东西盯着瞅,看见漂亮衣服站着不挪窝,妈妈咬牙跺脚地从牙缝里省出钱来满足她的愿望。尹春梅永远也忘不了:爸爸坐着轮椅、妈妈推着爸爸,爸爸搂着坐在腿上的她,到处去走到处去看……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一个家,有爸爸有妈妈、有儿有女有孙子,一家人和和乐乐、知足平安。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一种存在,日升日落是存在、花开花落是存在。春暖花开时,尹继常会对老伴说:“致莲呀,你把窗户打开,让我看看外面。树都发芽了吧,花都开了吧,多好啊……”
 
  每一天,可以睁眼看世界;每一天,有儿孙绕膝嬉戏;每一天,有老伴在耳边絮叨。多好啊!
 
  闲了,姜致莲跟老伴聊天,“你多陪我几年吧。”儿子尹德谦也听到母亲说:“你爸在,我还有个伴……”尹德谦背转身悄悄抹了把泪,心想:天下母亲都伟大,可我的母亲,尤其伟大。
 
  编后语:
 
  军嫂姜致莲与丈夫通过相亲认识,出事前,两人一同生活的时间满打满算只有42天,当时感情能有多深?姜致莲选择不离开,是因为婚姻在她内心是份不能背弃的誓约。
 
  有人说她坚贞、大爱,姜致莲可不认为自己有那么高大。她只认最简单的道理:选择了这个兵哥哥,荣华富贵是他、吃糠咽菜是他、躺床上不能动了那也是他。人得有良心,丈夫站不起来了,可一个家不能散。
 
  姜致莲的故事,简单的一句话能说完。可就是这个只认简单道理的女人,守护了丈夫的一生,守住了一个家的圆满。
 
  姜致莲只是一个缩影。她是千千万万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人的缩影。甚至也许她的那种执着已不为时下年轻人理解。但是,她身上具有一种精神,是我们民族魂魄的来处。正是这种精神,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千百年来杂然赋流形,在下为河岳,在上为日星,成为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脊梁之骨,血中之盐。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