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润陇原甘肃好人】黄河首曲的绿色卫士

时间:2015-08-06 09:25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马 瑜 徐俊勇 点击: 载入中...
  自小生活在玛曲大草原的牧民卓玛加布对《美丽草原我的家》这首歌可谓情有独钟。可近几年,卓玛加布再听这首歌的时候感觉家乡没有歌词里写的那么美了,过度放牧引发的草原沙化、不良习惯带来的“白色污染”都让美丽的家乡“蒙尘”、“受伤”。为了留住家乡的青山绿水,这个执拗的藏族汉子开始了一场艰难而漫长的环保之旅。在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他发动周围的亲朋好友,联络素不相识的牧民同胞,在方圆一万多平方公里的玛曲大草原上,自愿捡拾清运各种垃圾、自掏腰包种草种树,走乡串户讲解环保知识。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他组织开展了22次大型环保活动,投入资金20多万元,所到之处覆盖了半个玛曲。卓玛加布说:“我的家乡玛曲很美,保护她我义不容辞,我会一直守护着她直到永远。”
 
  让草原上的垃圾无处藏身
 
  7月下旬,被誉为“黄河首曲” 的玛曲草原迎来了一年中的“黄金季节”,蓝天白云、青青牧场、牛羊肥硕、马儿欢腾,就像一张色调明朗、意境悠远的巨幅油画,让人百看不厌、留连忘返。而在距离县城十多公里的一处山坡上,卓玛加布却顾不上欣赏这些美景,他正和十几个牧民一起忙着捡拾散落在草丛里的饮料瓶、易拉罐、塑料袋、碎纸屑,草长得很密,有些垃圾隐藏得很深,他就和大家趴在地上,使劲用手抠、用钩子拉,实行地毯式的“搜索”。看到装满垃圾的编织袋装车运走后,卓玛加布才坐在草地上,和记者聊了起来。
 
  50岁的卓玛加布是一个典型的藏族汉子,中等身材、身板壮实,一头浓密的黑发映着古铜色的脸庞,明亮的眸子里透着坚毅的目光。说起自己捡垃圾的缘由时,汉语说得并不流利的卓玛加布突然抬高了声调,说起了自己从小在草原上生活的经历。卓玛加布和祖辈们世世代代居住在玛曲县欧拉乡达尔庆村的大草原上,帐篷里玩耍、羊群中嬉戏、马背上成长的他,和草原有着深厚的感情。可许多牧民家门口满是生活垃圾,炉灰随处散放,旧衣服、牛羊骨头到处乱堆,草原没以前雅格(藏语美的意思)了。他决定动员村里的牧民们清理生活垃圾,可由于牧民们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卓玛加布决定先从自家做起,他和家人将自家2000亩草场上的垃圾收拾得干干净净,看不到一处包装袋、一片碎纸屑。看到卓玛加布家的环境这么好,其他村民们动了心,也学着干了起来。就这样,清理垃圾成了达尔庆村牧民的习惯。每年3月初,全体牧民都会自发进行环境卫生、水源地和河道的大清理。和卓玛加布一起捡垃圾的牧民拉毛加说:“在卓玛加布的带动下,大家都养成了在家不随手丢垃圾、在外见垃圾便捡的习惯,大家觉得环境好了,住着更舒坦。”
 
  这时的卓玛加布决定走出家门,到更远的地方捡拾垃圾、守护草原。几年来,他走遍了周边的尼玛镇、欧拉乡、阿万仓乡的许多草场、坡地及公路沿线,不仅自己捡垃圾并运送到县城的垃圾处理中转站,还给更多的牧民群众发放藏语版的环保手册,教会他们如何清理垃圾、保护环境。2012年,他创办了一家铁丝围栏加工厂,赚了一些钱后,搞环保的劲头更足了。他给捡垃圾的牧民发工资、雇大型货车清运垃圾,每年光购买装运垃圾的环保编织袋费用就在万元以上。
 
  格萨尔赛马会是玛曲最隆重的节会,卓玛加布自告奋勇,义务承担起赛区马会垃圾清运任务,赛马会举办了八届,他连续七届清理垃圾,每次花去的人工费、运输费就达2万元。
 
  种草种树阻挡黄沙的脚步
 
  卓玛加布是一个不甘于现状的人,也是一个善于动脑子的人。当捡垃圾已取得初步成效后,他又在认真思考另一个问题。草原上的垃圾能够捡完,可由于气候变暖、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再加上过度放牧,被誉为“亚洲最良牧场”的玛曲草原植被破坏、草原沙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自己能不能在这方面做些事情?几年前,与一位年轻人的结识,让他找到了保护草原生态的“路径”。
 
  这位年轻人就是四川阿坝州若尔盖县的藏族大学生华藏。华藏毕业于西藏大学,多年来致力于三江源和若尔盖草原的生态保护。有一次他到卓玛加布的厂子里来买围栏,两人一见如故,谈得很投机,华藏向卓玛加布介绍了很多先进的环保理念和治理方法,当得知过度放牧是破坏草原生态良性循环的主要原因时,卓玛加布当机立断,首先减少自家草场的牛羊数量,他家有2000多亩草场,可以养300多头牛,还能养一些羊,可为了草畜平衡,他只养了200头牛。牲畜数量减了将近一半,被牛羊过分啃噬的青草缓过劲来了,不仅长得和人一般高,还引来了黑颈鹤等珍禽前来筑巢。去年在华藏的帮助下,他又开始在沙化地里种草种树,引进了适宜在玛曲草原生长的树种和草籽。为了提高草籽树苗的出芽率和成活率,他和华藏商量,当年把草籽树种撒下去然后禁牧,第二年开春后适当放牧,这样经过牛羊的踩踏,种籽就深深地埋进了土里,牛粪和羊粪也成了绝佳的肥料。
 
  这次,卓玛加布专门带记者去看他的治沙“实验田”,从玛曲县城驱车行走约20公里,就到了欧拉乡欧强村所在地。在一片辽阔的牧场中间,有一片用铁丝围栏圈起来的草场引人注目,2000棵高原柳顽强地迎着阳光伸枝吐绿,8万平方米的垂穗披碱草一片葳蕤,显示着勃勃生机。可谁能想到,就在3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被黄沙覆盖的“不毛之地”。为了这片实验田,从围栏的打桩到草籽的选择,从树苗的购买到拉水车辆的调度,每件事卓玛加布都要亲自过问,投入了很多的财力、物力和精力。去年他治理沙化面积40亩,今年就达到了150亩,他计划明年这个数字还要扩大。
 
  让更多的牧民爱上环保
 
  卓玛加布是一个牧民,也是一个企业家。可他有自己朴素的金钱观:只是一味赚钱而不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活着也没多大意思,而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家乡重现蓝天绿地,就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正因如此,他在物质上没有过分的追求,穿着随意简单,吃着酥油糌粑、喝着奶茶就很满足,不乱花的钱一分也不花,就在记者采访他的第二天,他要去白银进货,没有开车,而是去坐班车。可谈起自己的环保计划,卓玛加布还是有一本账的,他计划每年拿出厂子收益的三分之一用于整治环境、种草种树。
 
  他的这种执著和坚持,感动着周围的人。全家人在他的带动下,热心环保事业,大儿子每天陪着父亲跑前跑后,当司机、当“翻译”;小儿子在乡上上班,今年4月份专门请了半个月的假,每天开车跑8个小时的来回运送垃圾。妻子、女儿甚至孙子,一有空闲就会跑到草场捡垃圾。
 
  不仅是家里人,许多素不相识的牧民现在也成了他的铁杆粉丝。四川阿坝州若尔盖县江扎乡牧民久美多吉4年前与卓玛加布偶遇,看到久美多吉带领很多牧民在若尔盖的大森林里捡垃圾,卓玛加布二话不说,就资助了他一万元,目前久美多吉已发动了40多人,成立了一个民间的环保协会,他还不时地开着自家的车来给卓玛加布帮忙。
 
  欧强村的村民小组长贡白,不怎么会说汉语,一提起卓玛加布,只是一个劲地竖大拇指。据了解,贡白所在的村庄近几年沙化非常严重,今年4月,卓玛加布买了1500棵树苗,让贡白带着村民种在草场周围,原来沙进人退,每天都能看到沙丘的移动,现在沙子被树“固定”住了,贡白和牧民们很高兴,种树的积极性也很高,拉水、施肥样样活抢着干。
 
  藏族有这样一句谚语:拔草的人个子长不高,弄脏河水的人眼睛会疼。藏族汉子卓玛加布从小就听阿妈说过这个谚语。为了家乡美丽的江河绿地,为了心中神圣的精神家园,他始终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在没有终点的环保之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