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人在日本碰瓷”何以有人相信

时间:2015-10-08 21:14来源:大西北网-新京报 作者:王传涛 点击: 载入中...

  尽管有很多人提出了质疑,为何还会有诸多网友选择相信“中国老人在日本碰瓷”?广大网友有必要逐渐学会独立判断,培养自己的自主意识。

  国庆节期间,一篇名为“日本京都袛园中国老人碰瓷事件”的报道在互联网上引起很大影响。此事引发了众多网友的斥责和吐槽,然而,故事又紧接着发生了大逆转。当事方、中国老人的家人和涉事旅行社领队坚决否认碰瓷,并给出了老人受伤的各种证据,也让这篇报道引发诸多后续争议。目前,报道记者和日本有关方面都进行了更正和道歉。

  其实,这条新闻在最初爆出时,就有不少人提出了质疑,例如,有网友质疑,去日本旅游的人都不是穷人,怎么会因为区区5000多元就干出有损尊严和国格的事情;还有网友质疑这个通告的真实性,因为这个通告中日语的语法错误太多;更有网友提出,日本的法治化很发达,如果真被讹了,为什么不报警?可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网友选择相信谣言并推波助澜。对此,我们不禁要问的是,“中国老人在日本碰瓷”的新闻为何有那么多人相信?

  此事的传播过程,有两个发酵的具体环节。首先,在社交网络或自媒体上,即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里,率先出现了日文版的通报,无数网友开始表达愤怒,斥责有些人丢人丢到了国外;其次,有媒体记者作了“独家报道”证实了此事的“真实性”。于是,舆论从自媒体转战到了各大门户,由一起传言秒变成了公共事件。

  回顾这一过程,笔者认为,之所以这件事有那么多人相信至少有以下几个具体原因。一是报道该事件的媒体记者并没有采用最稳妥、最专业的精神去核实此事。二是一些网友总是更加愿意相信这样的负面新闻,更愿意对除自己之外的其他群体进行道德绑架,尤其是喜欢污名化没有掌握话语权的老年群体、大妈群体,然后证明自己已经站在了道德高点之上。三是根据传播学相关理论,坏新闻总是比好新闻更具有生命力——在国庆节期间,还有什么比“中国游客丢脸丢到国外去”更符合部分人的期待呢?

  解决此类问题,确保媒体报道更加专业是必然要求。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应该是,广大网友也需要逐渐学会独立判断,培养自己的自主意识,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尤其是遇到此类有悖常识的新闻时,抑或是遇到“道德论者”时,就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更要学会平静地接受,对于一个人口大国而言,出现此类新闻也应当是平常之事和“小概率事件”。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新中国70年,镇馆之宝70件](十)去抗联打鬼子之前,杨靖宇曾被
  • 郭夏:开放创新“金砖+” 命运与共亚非拉
  • 博论|“主旋律”蕴含巨大精神力量
  • 领航中国|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 【中国稳健前行】中国共产党独特而强大的组织优势
  • 同心同力共襄伟业 汇聚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