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救护车”为争抢患者在医院掐架,凸显院外护送供需矛盾

时间:2017-07-19 10:31来源:大西北网-兰州晨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黑救护车”为争抢患者在医院掐架,凸显院外护送供需矛盾
 
  市场需求大“黑救护车”如何规范?
 
  停放在兰大二院的救护车。兰州晨报记者张学江摄
 
  大西北网讯  7月18日,兰州晨报报道了“黑救护车”为了争抢患者在兰大一院上演全武行的消息。记者走访发现,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120提供的院外护送能力有限,各医院出院患者需求量大,致使院外护送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由此引发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黑救护车”市场不小
 
  “黑救护车”之所以泛滥,是由于一些出院患者有大量乘坐“救护车”的需求。
 
  “对于治疗后需要躺着回去的病人来说,没有车很麻烦。”7月18日,兰大二院一位准备出院的患者家属说。兰州晨报记者走访发现,像兰大二院、兰大一院、省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有乘车需求的患者不在少数。120急救中心救护车承担院外护送能力有限,因此一些行动不便的出院患者只能寻找“黑救护车”。
 
  由于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主要承担市区日常急救、保障任务,因而很难满足兰州以外患者的回家护送任务。因此,有这方面需求的患者家属只好寻求自行解决,“黑救护车”市场便应运而生。一些人购买退役的救护车或将商务车辆进行改装,到各医院承揽业务。
 
  目前各家医院都有车辆参与患者转运工作,另一些是医疗机构运营和出租的救护车辆承担此类业务,还有一种是自行改装的车辆。严格来说,未经相关部门许可和备案,挂靠医疗机构的救护车和自行改装的救护车都属于“黑救护车”。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医疗质量管理科科长龚海军表示,“黑救护车”对120影响不大,主要承揽的是病人长途(出兰州市)转院或护送回家的工作。
 
  2抢夺资源非偶然
 
  7月18日,兰州晨报记者在兰州几家三甲医院走访时发现,以往形态各异的“黑救护车”不见了踪影。除了市县医院接送患者的救护车外,只剩下甘肃省急救中心统一标识的救护车。
 
  记者探究得知,担心媒体曝光后遭到查处,一些“黑救护车”暂停出车避风头。记者在医院内走访发现,一些医院厕所墙壁的野广告也几乎绝迹。此前,“专车接送康复、危重等病人转院、出院……”的小广告在一些医院厕所墙壁甚至病人床头都能看到。
 
  记者走访中证实,“黑救护车”的主要目标是三甲医院。为了争抢病人,“黑救护车”之间相互掐架行为时有发生。此前,像慈和堂医院救护车司机马胜利因为拉病人,与省急救中心救护车医护人员发生冲突的情况也曾发生过。业内人士向记者报料,兰州三甲医院内盘踞的“黑救护车”之间竞争激烈,“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圈子”。
 
  兰大一院保卫处处长张安华也向记者介绍,此前他们根据省卫计委打击“黑救护车”的文件曾扣过马胜利的救护车,也对其进行过劝说教育,没想到此次马胜利竟和对方大打出手。据兰大一院相关医护人员透露,马胜利毕业于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此前也在兰大一院急诊科工作过,有着非常广泛的人脉关系,在兰大一院和省人民医院拉送病人多年。
 
  3“黑救护车”监管缺位
 
  据了解,除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120救护车外,其他医疗机构救护车同样需要卫生、交警、运管等多部门许可和备案。而一些私营救护车未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就营运,跟车人员的医疗服务资质和专业设备都无法保障,如果发生意外,其合法权益也很难得到保障。
 
  “设备不达标,又缺乏专业的救护,此外,黑车可能以各种理由临时加价,又不提供发票,发生医疗事故后会给维权带来难度。”甘肃省急救中心急救科科长郭学慧曾在媒体接受采访时表示。
 
  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医疗质量管理科科长龚海军说,“虽然黑救护车泛滥,但目前到底谁来管,并没有明确。”
 
  “外地也有公司做院外护送工作,但甘肃省目前到底谁来牵头去做还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省卫计委医政处副处长徐黎说。记者获悉,早在2015年,省卫计委和省公安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救护车使用管理的通知》,但并没有就黑救护车乱象进行过整顿。
 
  据悉,救护车包括两类,一是院前急救救护车,急救中心和下属23个分站70台救护车,车身都用蓝色生命之星图标,车上都有分站名字,承担城区急救工作。另一类是院内使用的车辆,红心十字标志,此类车供各家医院自用。
 
  像慈和堂医院的救护车虽注册了营业执照,但没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等机构的许可。同时,其也在使用警报顶灯和急救中心标志,其车辆保险、人员资质等相关情况目前不知道归属哪里管理。
 
  4亟待建立市场准入制
 
  虽然“黑救护车”市场满足了患者的需求,但近年来引发的诸多安全问题更不容忽视。
 
  2015年6月17日,省人民医院保卫人员与渭源路派出所民警联手,成功查获一辆挂着警灯、标有“120”急救标识的急救车。经调查,这辆120急救车属于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2年8月7日凌晨1时许,有群众向兰州市交警支队东岗交警大队报警称,在定西路二支路附近,一辆120急救车撞上一辆出租车,两车损失较大。而处警民警赶到事故现场处理时,却发现120急救车司机涉嫌酒驾,同时,所驾120急救车未在任何卫生单位注册,竟是一辆“黑120”。
 
  “黑救护车”问题也同样引起了政协委员的关注。2016年,兰州市政协委员陈国良针对“黑救护车”日益猖獗的现象提交了《关于搭平台、建机制、优化医疗救护转运市场的提案》,建议将非急救医疗转运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市场准入制,政府主管部门审核资质,统一监管,优胜劣汰,建立良性循环机制。
 
  “‘黑救护车’宜疏不宜堵,应从法律政策方面允许社会力量参与到非急救转运工作中去,院前急救部门承担业务监管和转运信息收集汇总工作。”龚海军认为,过渡时期院前急救机构加大非急救长途转运力量投入,医院加强相关宣传和管理,“救护车的标志登记和警报器要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并按要求使用医疗救护警报器音调和蓝色标志灯具。凡未经批准安装及未经批准实施院前医疗急救和医疗服务的救护车,公安交管、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该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对于假冒救护车进行病人转运的社会车辆坚决予以取缔。”
 
  文/图兰州晨报首席记者张学江
(责任编辑:苏玉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