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信心奔小康——刘虎岐发展养殖脱贫记

时间:2018-04-19 11:05来源:大西北网-甘肃日报 作者:张登华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讯  4年时间,从因病欠债10万多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一年收入10万多元的养殖大户,陇西县渭阳乡水泉村村民刘虎岐借助精准扶贫好政策,大力发展良种养牛和养猪业,不仅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成了全村脱贫致富的典型。
  
  近日,我们见到刘虎岐的时候,邻居刘凤兰正向他请教养牛方面的技术。
  
  “上个星期,我家的能繁母牛产了头牛犊,感觉母牛奶偏少,今天专门过来请教如何喂养。”刘凤兰说。
  
  前些年,刘虎岐一家六口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马铃薯、玉米和养殖两头老品种秦川牛。母亲多病缠身卧病在床,妻子患有严重的甲状腺疾病,为了给母亲和妻子治病,加上三个孩子上学,家里欠下了10万多元的债务。2013年底,他家被确定为因病致贫建档立卡户。
  
  一年忙到头,连母亲和妻子的医药费都付不起。钱从哪里来?日子怎么过?正当刘虎岐一筹莫展的时候,帮扶干部找上门来,鼓励他调整种植结构,把挣钱的思路调整到发展养殖上来,并动员他于2016年贷了5万元的精准扶贫贷款,买了3头西门塔尔基础母牛、1头能繁母猪。随着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想要通过养殖赚钱致富,掌握好科学养殖技术就成了最关键的问题。为此,刘虎岐着实下了不少功夫。
  
  “养殖上不知道的、不懂的请教村里其他养殖大户,人家就给我说。村里、乡里举办的技能培训,我都积极报名参加。”刘虎岐说。
  
  通过请教学习、摸索实践,刘虎岐逐渐掌握了养殖饲料的配制、疫病防治等方面的技术。2017年4月,他家养的能繁母猪一次产下了10头猪仔。5月,刘虎岐又筹资买了4头能繁母猪、1头种公猪和28头公猪仔进行育肥饲养。可喜的是,他家的5头母牛相继产下牛犊,养牛规模一下子扩大到11头。他还通过施永青农发基金项目的帮扶,新修了240平方米的牛舍。
  
  养殖规模扩大了,刘虎岐比以前更辛苦了。“确实辛苦,猪仔产下三天之内,我就睡在猪圈里。能繁母牛将要产牛犊的前半个月,我就开始在牛圈里守候了。”刘虎岐说。
  
  去年底,刘虎岐把饲养的7头牛犊和36头生猪一次性出售,收入接近13万元,农业净收入3.9万元,家庭人均纯收入达7800多元,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刘虎岐告诉笔者,现在他家养了12头牛、12只猪仔、7头能繁母猪,到年底收入可能达到10万元。
  
  谈起今后的打算,刘虎岐满怀信心——今年他打算流转些土地,将全膜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到40亩,稳步扩大养牛和养猪规模,向着更高质量的小康生活迈进。
(责任编辑:苏玉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