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张文静孟成
这是放置于兰州市渔业家园小区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新华社记者张文静摄
新华社兰州4月17日电(张文静、孟成)走进甘肃省兰州市渔业家园小区,一套蓝白相间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映入眼帘。兰州泽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向居民演示如何使用。
“先扫码关注,完成注册,然后线下领取积分卡。”工作人员说,“接着将积分卡放置于刷卡处刷卡,出票口出来一张条码纸,将条码纸贴到投放物上,将投放物放入相对应的回收箱体内,就完成了一次垃圾分类投放。”
小区居民纷纷跃跃欲试。居民王女士提着一大袋塑料瓶前来投放,“以前扔垃圾从来没有分过类,有些能回收利用的也扔了,确实有些浪费。”
垃圾分类及回收利用作为一种环保理念在中国多个城市早已推行,但存在群众参与度不高、分类意识淡薄、设施设备缺乏和回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企业工作人员指导小区居民使用智能垃圾分类设备。新华社记者张文静摄
兰州泽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帅坡介绍,纸类、塑料制品和金属是主要的回收物。居民通过智能垃圾箱投放垃圾,能够获得积分,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就可兑换生活用品。“我们以商品回馈的积分激励形式培养居民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目前,这种智能垃圾分类设备以及“人工回收+网络积分”的垃圾回收新模式已陆续亮相兰州多个小区。接下来,仅谢帅坡所在的企业拟在兰州陆续投放3000多个智能垃圾箱。
兰州市政协常委会委员林建平长期关注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这一主题。林建平介绍,混收是垃圾,分类成资源。“每回收一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用于制作新塑料。每回收一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约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
企业工作人员正在演示如何使用智能垃圾分类设备投放垃圾。新华社记者张文静摄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环境隐患日益突出。
原环保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856亿吨。有人测算,如果用装载量为2.5吨的卡车来运输这些垃圾,能绕赤道12圈。
2016年,中国政府提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并提出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和质量。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多地进行了创新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企业工作人员在示范如何使用智能垃圾分类设备。新华社记者张文静摄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安装使用大件垃圾处理设备,破解了大件垃圾处理难题;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江东镇六角塘村设置了蓝色和绿色两种垃圾桶,会烂的垃圾投入绿桶,不会烂的垃圾投入蓝桶。
在林建平看来,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行垃圾智能分类,能够调动群众自主分类的积极性,也将有效减少垃圾占地、环境污染等问题,使这些放错地方的资源变废为宝。
《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林建平说:“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