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绿宝石”是如何闪耀的?——走康县看小康记者手记

时间:2018-06-23 22:36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新华社 点击: 载入中...
  新华社兰州6月22日电题:甘肃“绿宝石”是如何闪耀的?——走康县看小康记者手记
 
  新华社记者任卫东、屠国玺、刘能静
 
  进入夏天旅游旺季,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秦巴山区深处的甘肃省陇南市康县,绿遍田野、山花烂漫,294个已建成的美丽乡村名气渐远,游客纷至沓来。许多游客忍不住惊叹:在大西北的甘肃还有这样一个“绿宝石”一样的地方!
 
  在康县铜钱乡,低垭云海景观颇为壮观。新华社记者任卫东摄
 
  昔日的康县,住在山沟里的群众望着青山绿水叹贫穷。近年来,康县通过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全县350个行政村中已经有294个实现了美丽“变身”。现在走康县,看到的是群众愁容变笑容,充满希望奔小康。
 
  贫困村庄“美颜记”:原生态建设留住“乡愁”
 
  进入康县境内,满眼绿意。平整的公路一边通常是峭立的山壁,另一边则是深深的山涧和潺潺的流水。掩映在这青山绿水中的,是一个个别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康县长坝镇的花桥村现在是一个4A级风景区,流水绕村庄,粉墙映黛瓦,到处是花园人家。谁也想不到这般美景竟是在西北乡村中。
 
  但花桥村村史馆中的照片却记录着村庄改造前的样貌。2015年以前,这个贫困的小山村尽管有山有水,但河道中散布着片片垃圾,河岸边满是杂乱的野草和碎石,乡间的小道一下雨就泥泞不堪,村民的住房也大多是土坯房。
 
  2015年起,花桥村“变形记”开始了。花桥村党支部书记田仲虎告诉记者,在建设美丽乡村时,花桥村坚持因地制宜,不搞大拆大建,“没有砍一棵树,也没埋一眼泉。”在科学编制规划的基础上,花桥村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废旧的瓦片、砖块等废弃物作为装饰,节省了不少成本。
 
  来到花桥村的许多游客都觉得,原生态建设“美容”法,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还让人从许多老物件上看到了宝贵的乡愁。
 
  巨变不只发生在花桥村,过去数年时间里,康县先后发动干部群众8万余人次,在350个行政村展开“美颜”行动,清理道路1000余公里,还清除了8600余吨垃圾。康县大多数乡村的“颜值”都有了大幅提升。
 
  陇南市康县的阳坝镇山青水秀,满目可见茂林修竹。新华社记者任卫东摄
 
  如今,康县已建成了294个美丽乡村,农村有4.13万户全面改善了人居环境,占所有农户的87.7%。康县县委书记李廷俊说:“美丽乡村是群众最期盼的脱贫,要从‘颜值’、从品质全面提升乡村环境。”
 
  如画风景成“宝库”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乡村环境一天美似一天,外来游客也日益增多。旅游经济俨然成为拉动乡村发展的一驾马车。
 
  如今,康县全域乡村旅游搞得红红火火,培育了一批乡村旅游新景点,其中包括2个国家4A级景区。
 
  花桥村村民张俊富开着一家农家乐,他说:“现在一到旅游旺季,村里的十几家客栈全部爆满,整个村都住不下,住宿必须提前预约。”村民张永新原来只是靠几亩薄田过生活,现在则把房子租给别人开客栈。“去年光房屋出租就有4万元收入。”他说。
 
  2017年,康县接待游客达到21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了11亿元。今年的几个小长假里,康县的游客量和旅游收入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一倍以上。
 
 
  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就连农家家常饭都变成了赚钱“法宝”,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也插上了电商的翅膀,销路更加宽广。
 
  在朱家沟村,村民摆摊卖起了当地特色的面茶,用面煮茶、别具风味。一位摊主告诉记者,进入旅游旺季后,一天最多能卖出近300碗面茶,一天的收入就过了千元。
 
  来观光的人多了,当地的土特产成了香饽饽。康县目前有8万多名农户从事黑木耳、天麻等食用菌生产,养蜂农户也达到了4000多户。康县阳坝镇等地的茶叶也成了当地一张特色名片。目前康县建成了年产约50万公斤的茶叶生产线和年产约5万吨的核桃露生产线。
 
 
  在康县,美丽乡村风景如画,田园综合体和电子商务等都成了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乡村迸发新活力青年返乡奔“小康”
 
  在康县,越来越美的村庄像一块块磁铁,吸引着很多年轻人返乡创业,乡村因此迸发出了新的活力。
 
  康县岸门口镇庄科村的“唐家大院”是一个别具特色的农家乐。木阁楼、红灯笼、院子的水池和青砖地都散发着古色古香的韵味。“唐家大院”的老板冯彩霞就是一名回乡创业青年。
 
  冯彩霞之前一直在广州等地务工。“以前我觉得乡村贫穷又落后,就没想过回乡发展。”她说。但越来越美的家乡让她看到了回乡创业的前景。
 
  冯彩霞把一个老宅院进行了翻修改造,还在大院对面建了草莓采摘园和钓鱼池,让村里十几名贫困户就地转为产业工人,有了持续稳定的收入。
 
  康县白杨乡竹园村的张小燕也返乡创业了。她牵头成立了一个养蜂合作社,带动了当地约20户贫困户,其中甚至有80岁的老人。
 
 
  现在走进康县的每个村庄,都能看到像冯彩霞和张小燕这样返乡创业青年的身影。这些年轻人,有的搞乡村客栈,有的搞特色种植,有的发展农产品电商。一位返乡创业者说:“守着好山水也能创业致富,我们为何要出远门?”
 
  统计显示,自康县大规模开始美丽乡村建设以来,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底的54%下降到目前的11.62%。康县这块“绿宝石”终于闪耀出了夺目的光芒。(完)
(责任编辑:苏玉梅)
>相关新闻
  • 英雄归来!——甘肃省援助湖北医疗队两批队员凯旋归来
  • 甘肃省援助湖北医疗队两批队员凯旋
  • 2020年甘肃省考研初试成绩2月15日开始查询
  • “嬉冰雪泡温泉”甘肃定西冰雪温泉季掀起冬季旅游热
  • 甘肃省精准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按时足额发放
  • 甘肃省有6.23万人报名参加明年硕士研究生招考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