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激发产业活力

时间:2014-04-09 09:24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马顺龙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4月9日讯,“以前贷款,要跑关系,找人担保,手续繁琐。现在好多了,凭一本《林权证》,从申请到放款只用了3天时间。”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三河村枸杞种植大户韩生智说,“今年,我用126亩枸杞地的《林权证》作抵押,从兰州银行武威分行贷到30万元贷款,我要用这笔贷款购买枸杞烘干设备。”
  
  金融机构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着农村抵押物不足的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着这样的矛盾:农民群众想发展,缺融资渠道;金融机构想放贷,缺担保抵押。两为其难、互相掣肘。
  
  凉州区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的开展,有效解决了农户“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为农户和银行之间合作创出了一条新路子。
  
  2013年6月开始,凉州区将农村产权颁证作为盘活农村存量资产、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重要抓手,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开”的思路,以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新型农村社区住宅为重点,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
  
  凉州区严格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工作标准,设置步骤环节,开展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区委、区政府出台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和使用管理、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加强农村产权纠纷案件审理工作等指导意见,制定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设施农牧业产权、林地林木产权确权颁证4个实施细则,建立产权交易平台、农村产权价格评估机构,定期公布产权交易价格信息,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不受影响。
  
  凉州区区长洪元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全区设施农牧业达30万亩,特色经济林40万亩,新型农村社区住宅3万户。按照设施农牧业每亩3万元、特色经济林每亩3000元、新型农村社区住宅每户15万元进行评估放贷,至少可以贷款60多亿元,农民的‘死资产’很快就会变为‘活资金’。”
  
  凉州区各金融单位创新和改善信贷模式,开办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业务。按照农户自愿、市场运作、政策引导、风险可控的原则,研究制定“农户申请—金融机构初审—评估—签订合同—抵押登记—放贷—注销登记”工作流程,建立健全信贷员包乡、包村、包户制度,补充完善农户信用、经济档案,及时全面了解群众发展意愿和资金需求状况。兰州银行武威分行积极加强与总行协调并出台规定,提出了“阳光、透明、合规、方便”的信贷服务宗旨,将农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持有的《日光温室产权证》《养殖暖棚产权证》《林权证》按资产的70%确定贷款额度,积极与乡镇取得联系,主动上门为申请贷款农户服务。去年,共为166户农户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2627万元。
  
  凉州区鼓励引导农户参加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降低农村产权交易和信贷风险。同时设立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由区财政按照农林部门提供的当年预计抵押贷款计划总额的0.5%列入预算,提高了农户和银行参与的积极性。
  
  “银行能将日光温室进行评估作抵押放贷款,以前想都不敢想。”武威丰润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释汉说,他的合作社专门从事红提葡萄种植销售,现有日光温室210座。缺乏周转资金的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当地乡镇干部的帮助下,为这210座棚办上了产权证,并向兰州银行武威分行申请贷款。经过银行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联合评估,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他便拿到了300万元贷款。
  
  同样,凉州区永昌镇下源村二组村民张浩,也用他的两座养殖暖棚作抵押,在银行贷到了8万元贷款。
  
  截至今年3月20日,凉州区已有2676户农户拿到产权抵押贷款3.09亿元,户均获得贷款11.5万元,有力地带动了全区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及相关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