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贫困乡村“变形记”

时间:2015-12-28 18:32来源:新华社 作者:王宏伟 屠国玺 荣 点击: 载入中...

  贫困乡村,常常让人与“脏乱差”联系在一起。而身处西北贫困山区的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却呈现出一幅“山清水秀、村美院净”的景象。


  记者近日在康县蹲点调研时发现,当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没有大拆大建,“折腾”农民,而是通过整合资金、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等“低成本”方法,迅速改变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时间,康县350个村庄中已经有211个建成“美丽乡村”。


  就地取材“改造” 一样能有“家乡好风光”


  距镇政府35公里的干江坝村,是康县阳坝镇最偏远的村庄。现在,它有了新名字“梅园新村”。


  2012年,大学生村官雍艳花第一次来到干江坝村,这里的场景让她晚上躲在屋里偷偷抹眼泪。“像回到原始社会,几乎与外界隔绝”,雍艳花说,三年前的这里道路坑坑洼洼,出山赶集需要两天时间,没信号覆盖,手机只能当闹钟用,全村只有一部应急救灾的电话。村民们住的是木石结构的简易房屋。


  三年里,村里修好了水泥路、盖好了砖瓦房、建成了村民休闲广场。位于阳坝风景区里的干江坝村,终于同这里的青山绿水融为一体,根据当地特点建设了水景及拱桥,还专门设置了环保公厕和垃圾房。


  在康县200多个乡村大变样的背后,每个村庄也都探索出了自己的模式。


  当地的危房改造、道路硬化、地基处理、沟道砌筑等,都尽力做到就地取材。废旧的瓦片变成路边装饰墙,树枝竹片用到了垃圾房修建上。走进现在的干江坝村,不经意的一个细节,都能让你发现旧物利用的美丽点缀。


  村主任马成璟告诉记者,改造过程中尽可能做到“不砍一棵树、不埋一眼泉、不毁一株草、不挪一块石”,这样做除了保护生态,还有节约资金的考虑。


  家门口的产业  一样能脱贫致富


  没有人,再好的环境也缺少生机,没有产业,贫困乡村就难以留住人。


  在乡村风貌和人居环境发生变化的同时,康县开始因地制宜培育相关产业,尝试破解在西部农村突出的“空心化”问题。


  今年上半年,在对口帮扶的陇南市委组织部支持下,干江坝村27名懂技术的农民成立了建筑工程队,现已承接了当地两个村级卫生室和14户农房建设。今年28岁的张先武说,他初中毕业就到深圳打工,在外花销大、工作累,现在回到家乡干活,既能存住钱又能种地、照顾家人,每个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


  康县城关镇凤凰谷村坐落在幽静的凤凰山脚下,今年年初,村里依托原有的农家乐资源开办起乡村旅游度假公司。得知这个消息,村民王万龙决定不再去北京的酒店当“领班”了,而是留下担任乡村旅游公司的经理。比起在外打工的高收入,他更看好家乡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正值暑期休闲旅游高峰,凤凰谷客栈的房间已被抢订一空。“比起分散的农家乐,公司化管理更规范”,王万龙说,村子依山傍水,又有多种蔬菜瓜果采摘的条件,是近郊休闲游的理想选择,他希望从一开始就“高标准定位”,通过旅游公司为村里提供更多就业。


  环境改变和产业发展,激励了当地群众精神状态的“锐变”。贫困面高达60%的周家坝镇西沟村从去年开始“美丽乡村”改造,镇党委书记郑绍邦说,以前村民对于脱贫没有信心。自从村容改变了,村民们笑脸多了、卫生意识强了、谈发展的也多了。


  不大拆大建  一样能建成“美丽乡村”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康县财力较弱,但当地通过统筹项目资金,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杠杆作用,在改造过程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不搞大拆大建、“不折腾”是康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经验,也是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的有效做法。实现了群众共同投资投劳,使“美丽乡村”改造能够在这个贫困的西部县乡快速推进。


  缺项目、少资金,是目前乡村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康县县委书记李廷俊介绍,2014年康县财政预算收入仅为1亿多元,但县上“下决心”拿出其中的4000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而剩余的大部分资金来自不同类型的项目资金整合。通过2014年各类资金整合后再投放,郑绍邦说,他们村上可以拿到近500万元。


  “美丽乡村”建设,既要留住记忆中的乡村味道,又要发展现代化的公共服务。康县充分尊重农村特点,不搞大拆大建和“一刀切”。按照生态旅游型、传承文化型、环境改善型等,为全县350个村编制了各具特色的“路线图”。根据城镇郊区、公路沿线、旅游景区、高半山区等不同区位特定,确定不同的建筑风格、建设标准和创建方式。


  在“美丽乡村”建设初期,许多群众都存在顾虑,害怕被拆房、被占地、多花钱。“不折腾”的做法充分调动了百姓的积极性,获得了认可,更撬动大家投资出力。


  今年60岁的王世贵一辈子没离开过西沟村。如今,门口的水沟清了、路上垃圾没了,更欣慰的是,一直以来最令他担心的“西沟手工挂面”传统技艺,也有年轻人回来,通过公司化重新发展继承。“修了路、有了网、变美了,年轻人愿意回来干事业,我们农村才有希望。”王世贵说。(完)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甘肃:双联行动让贫困乡村变了样
  • 甘肃:“双联法律服务直通车”今年将覆盖到所有贫困乡村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