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甘肃将新建1万公里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项目纳入为民实事

时间:2023-04-14 13:17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记者 王志俭 点击: 载入中...
  “实事惠民生实干兴陇原”系列新闻发布会——省交通运输厅专场  
  
  为积极宣传省委省政府为民实事的工作成效和具体措施,省政府新闻办策划举行“实事惠民生实干兴陇原”系列新闻发布会,4月14日上午为系列发布会第九场——省交通运输厅专场。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陈亚民,介绍近年来为民实事“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的实施情况和2023年的工作计划,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发布会的还有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处二级调研员刘金亮,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农村公路管理处处长李二新。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陈亚民介绍说,大力推进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建设项目要尽量向进村入户倾斜”重要指示的生动实践。“十四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交通运输部门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交通行业“1号工程”,努力解决群众出行难、运输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交通运输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总体情况
  
  2021至2022年,省委、省政府连续两年将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纳入为民办实事内容,全省交通运输部门加快实施“组组通”,累计建成自然村(组)通硬化路2.2万公里,实现1.1万多个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惠及群众约378万人,其中旅游路258公里、资源路157公里、产业路4472公里,沿线连通农民专业合作社2267个,充分发挥了巩固脱贫攻坚和服务乡村振兴的“开路先锋”作用。
  
  二、2022年项目完成情况及主要工作
  
  2022年,省交通运输厅坚持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导向,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10件为民实事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22〕16号)要求,坚决落实办实事的有关部署要求,持续加大自然村(组)通硬化路项目建设力度。同时,省交通运输厅坚持目标和结果导向,按照省、市、县三级责任清单,积极推行以工代赈和大力开发护路员公益性岗位,最大限度吸纳群众就近务工,使群众成为农村公路建设的参与者、受益者,实现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群众就业的双赢。2022年累计建成自然村(组)通硬化路11014公里,实现5440个自然村(组)通硬化路,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是强化建设任务对接。省交通运输厅提前与各市(州)交通运输局(委)和各县(市、区)政府对接建设任务,指导各地结合村庄规划、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和乡村建设行动等实际,全面梳理项目,再按照县(市、区)内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待建存量、群众建设需求、资金筹措能力等实际,研究确定各县(市、区)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年度项目建设规模。经各县(市、区)委常委会议或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确认,并经市(州)交通运输局(委)审核,经过上上下下3次反复对接,形成年度建设计划,然后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将项目建设任务具体到乡镇、自然村(组),最后确定全年建设目标任务,保证项目精准实施。
  
  二是靠实责任加强调度。省交通运输厅建立由厅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包抓、振兴办具体负责、各业务处室配合、省属各农村公路督导帮扶组督查的工作机制。同时,建立工作台账,靠实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责任人,明确完成时限,形成项目清单和省市县三级责任清单。市(州)交通运输局(委)发挥承上启下作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县(市、区)人民政府认真落实农村公路建设主体责任,努力做好项目推动、资金保障、手续办理等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省交通运输厅坚持周统计、半月通报、每月调度,还先后组织召开了全省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调度会、全省农村公路督导帮扶调度会等,加大项目调度力度,确保了项目按期有序推进。
  
  三是强化政策技术支撑。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技术规范》等,督导各单位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标准化施工建设。同时,严格落实农村公路项目建设“七公开”“三同时”制度,“七公开”即:建设计划、补助政策、招投标、施工管理、质量监管、资金使用、工程验收公开。“三同时”即: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交通安全、防护、排水等附属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另外,严格落实质量责任终身制要求,严把工程设计关、开工关、公示关、技术交底关、原材料质量关、验收关、考核关、信用关等“八大关”管理,确保项目一次性交竣工验收合格率达100%,做到建成一条、达标一条、群众满意一条。
  
  四是助推沿线群众增收。按照国家和省上稳就业工作部署,在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等小型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上积极推广以工代赈,吸纳群众务工就业。2022年共实施以工代赈项目211项,投资9.52亿元,累计吸纳6800余人就近就地务工就业,发放劳务报酬1.23亿元。同时,会同财政、人社、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重点吸纳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2022年,全省累计设置护路员岗位3.5万个,其中脱贫户2.7万个。
  
  三、2023年自然村组路建设情况
  
  2023年,我省将新建1万公里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项目纳入为民实事,预计实现4000个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惠及群众约155万人,其中旅游路58公里、资源路65公里、产业路2693公里,连通农民专业合作社约3000个。截至4月10日,为民实事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已开工5547公里,已完工898公里。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抓开工促建设。督促各县(市、区)严格落实“前期手续早办理、项目开工快推进、工程建设早完成”的原则,加快推进项目施工图设计、批复、招投标等前期工作。为落实省委省政府为民实事工作部署,对全年任务实行“上墙公示”,明确“时间表”,制定“任务书”,列出“完成率”,以开局就是决战的干劲、起步就是冲刺的拼劲,加快实施新建1万公里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
  
  二是抓监督促质量。充分发挥14个省属农村公路督导帮扶工作组的职能,加大对基层技术人员培训,每月按照20%的比例抽检项目质量,加强督导整改。同时,邀请群众代表、乡贤人士义务参与项目质量管控,听取民情民意,加强舆论监督,确保自然村(组)通硬化路项目一次性竣交工验收合格率达100%。
  
  三是抓管护促长效。县(市、区)人民政府将自然村(组)路纳入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养共享范畴,大力开发护路员公益性岗位,加强对自然村(组)路的日常管护。自然村(组)通硬化路项目建成后,统一移交给当地村委会监管,将爱路护路的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并充分发挥村级路长的职能作用,确保自然村(组)路既建得好,也管得好、护得好。
  
  四是抓运营促服务。指导市县持续巩固建制村通客车成果,按照“四好农村路”建设要求,因地制宜、因需施策,深入开展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推动全域公交发展,提升均等化服务水平,提高农村客运服务质量。创新农村客运组织模式,积极打造“客运班线+区域经营+预约响应”等灵活多样的新型农村客运组织模式,提升农村地区交通综合服务便利性。坚持货运邮一体化,统筹交通、邮政、供销、商务等部门资源,大力推动“农村公路+农业产业”“农村公路+电商物流”等融合发展,努力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农村运输和物流快递融合发展新模式。
 

  
  记者问答
  
  中新社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请问自然村(组)通硬化路量大面宽,省上是怎样抓质量和安全的?  
  
  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处二级调研员刘金亮:我们先后率先在全国制定出台了《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技术指南》和《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技术规范》,对全省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进行全面规范,既统一建设标准,又充分体现因地制宜,为全省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指导。同时,在14个省属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成立农村公路督导帮扶工作组负责对所在市(州)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项目进行实地督导检查,指导开展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项目验收等工作,定期对建设项目进行质量抽检。
  
  在安全管理方面,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指导各市(州)、县(市、区)交通运输部门严格落实行业监管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三管三必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压紧压实,工作措施抓实抓到位。严格按照安全生产制度组织施工,保证安全生产有效投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一线施工人员,确保责任到位。强化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和关键岗位实操演练,确保安全责任贯穿到自然村(组)通硬化路项目建设的末端、切实落实到人。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请问自然村(组)通硬化路资金筹措渠道方式有哪些?
  
  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农村公路管理处处长李二新:
  
  自然村(组)通硬化路资金主要通过省级奖补和地方自筹来解决。
  
  一是省级奖补资金,2021年《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21〕50号),明确农村公路支出分配采用“以奖代补”方式,各省份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奖补资金分配标准。我省在充分考虑全省车购税切块规模及我省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实际,省政府确定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按20万元/公里标准进行奖补。
  
  二是各地统筹筹措资金,除省级奖补资金外,不足资金由各市(州)、县(市、区)统筹使用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地方财政资金、政府一般债券、产业发展扶持等资金,保障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
  
  三是以工代赈,动员当地群众投工投劳,助推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
 
  香港商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请问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对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陈亚民:简单来说,一是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截至2022年底累计建成自然村(组)道路8.9万公里,通硬化路率由2018年的34%提升至82%。基本建成内通外联、通村畅乡、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网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有力支撑。
  
  二是运营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加快推进了“路运邮”融合发展,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节点体系进一步完善,邮政、快递企业网点也能下沉,有效打通了“工业品下乡入户、农产品进城上网”最后一米。
  
  三是群众就业增收两不误。依托自然村(组)通硬化路项目,一大批富民产业、美丽村庄、乡村企业因路而建、因路而兴,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让群众的口袋更加富裕。截至3月,今年全省累计设置护路员岗位3.2万个,其中脱贫户2.6万个,主要吸纳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让群众做到务农务工“两不误”,进一步提高了群众收入。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13000024号-1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