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 离茅盾文学奖有多远?(2)

时间:2011-12-28 19:48来源: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统计表明,我国网民总数已超过4.85亿,网络文学的写手人数、原创作品存量、在线阅读人群和文学网站的访问量屡创新高。数字技术和传媒市场的双重力量,已经在昔日的文学广场上扬起了一面网络文学的新旗帜,传统的文学规制和原有的文学格局正遭遇技术传媒的重整,网络文学对当代文坛乃至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已超出文学本身,应该将其放到“国家文化战略”和“一代人的成长”这样的大命题下来看待其更为深远的价值。

  同时也不能不看到,今天的网络文学虽然在“量”上已经占据文坛的大半壁江山,但在“质”上还无法与传统文学抗衡。网络文学要成为人类文学史上一个有价值承载的历史节点,在拥有数量的同时还拥有质量,或者在赢得受众的同时赢得尊重,进而从点击率、注意力走向影响力和文学创新力,还需要消除自身的一些局限。

  譬如,文学性的匮乏、承担感的缺失和对市场的过度迎合,就是网络文学创作需要克服的最大“短板”。网络上发表作品“门槛”很低,作者艺术素养良莠不齐,匿名化的自由写作使得网络写手一身轻松却又过于轻松,以至于让许多人放弃了文学应该有的艺术承担、人文承担和社会承担,出现作品意义构建上的价值缺席和承担虚位。原创文学数量庞大但作品的总体质量不高,作品低俗和写作“灌水”严重困扰着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使得有“网络”而无“文学”,或则“过剩的文学”与“稀缺的文学性”形成的鲜明反差。

  再如,技术传媒文化资本的市场逻辑与文学创作的价值理性出现落差时,怎样把握二者间的平衡?现如今,签约写手的有偿写作和网站藏品的付费阅读,在产业上似乎找到了有效的盈利模式,但其所导致的作品“越写越长”的商业注水现象,以及阅读市场细分后的“类型化写作”过剩等,有可能把网络文学引向一个狭窄的小胡同。背弃文学价值原点的审美约定,淡化创作要关注现实生活的艺术责任,导致一些网络作品缺少深邃的社会意义、人生感悟和深层的文化积淀。如果能解决好这些问题,网络文学所赢得的就不仅是文学的身份或某一个奖项,还有文学的意义和读者的尊重。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毕飞宇妙谈改编:女儿出嫁后 爸爸少干涉
  • 反家庭暴力需要多方“齐出手”
  • 网络文学:“生意作品”不能没有“深意”
  • 网络文学:“生意作品”不能没有“深意”
  • 网络文学创作的“借鉴”必须有边界
  • 治“假离婚”可别误伤了单身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