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赏毛泽东长征诗词札记

时间:2011-12-28 20:25来源:新华副刊 作者:朱有华 点击: 载入中...
最喜诗人高唱至——重赏毛泽东长征诗词札记

 

    文/朱有华

    

 

    “最喜诗人高唱至”。这是毛泽东1950年11月和歌柳亚子先生作的“浣溪沙”中的诗句。又是一度秋风爽,又值一载忆凯旋,每每回望、仰视长征,我总想到这句诗,充盈起这句诗的情怀。

 

    漫漫长征路上,毛主席艰难险恶作素材,万水千山当纸笔,一路走来一路高歌,在马背上哼就出一首首诗词。他以诗壮写长征、诗化长征,红军被迫进行的求生存行动,成为了奋勇向前的战略大转移,开赴抗日前线的伟大进军。长征因而不仅愈发伟大还洋溢诗的意境,诗的情愫,诗的豪迈,给人以精神的震憾,艺术的享受,令人陶醉、崇敬。

 

    《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 •娄山关》、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从1934年10月红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到1936年底,三军大会师,长征胜利,毛主席接连吟成十首诗,形成一个重要的创作高峰。透过这个高峰,人们看到的是伟大长征的巨幅雄卷。

 

    长征路上,群山险峰遍布,毛主席以《十六字令三首》,寥寥数笔,就作生动描绘。“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这三首诗,以“山”开头,“开门见山”,状山容,抒豪情,其一说山高大,其二写出山的磅礴和气吞霄汉的壮丽,其三言明山的坚强无敌,顶天立地。这里,毛主席借山写红军,实录了红军将士是中国革命的擎天柱石,具有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强决心。《忆秦娥 •娄山关》、《清平乐 •六盘山》,这标有地名的诗词,把长征中攻克娄山关,越过六盘山的重要史实,更是直陈于案,尽显于书。曾跟随毛主席长征,亲眼领略过《忆秦娥 •娄山关》诗的史实及意境的作家成仿吾,在《长征回忆录》中写到,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当年红军指战员从拂晓出发到傍晚结束战斗的动人情景。西风猛烈,长空雁叫,红军在月明的霜晨进军,马啼声微响,喇叭声低沉,一片严肃的战斗前景象。经过战斗后,雄关也被我们占领,大家迈开大步通过,在黄昏中向波涛起伏的群山奋勇前进。” 《忆秦娥 •娄山关》记下了遵义会议后,红军打的第一个大胜仗,红军严明的纪律,攻克娄山关的英勇,毛主席兴奋的心情,以及大自然的壮丽,融为一体,跃然纸上。如果说《忆秦娥 •娄山关》等说的只是长征中的片断的话,那么《七律•长征》就是长征史实的全景篇了。这首作于中央红军胜利结束长征时的诗,是对红一方面军长征的回顾,也可看作是对所有红军长征历程的回顾,更是几个方面军大会师的大总结、大礼赞。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横、铁索、岷山等,一个个实景实物,犹如中国画,既有朴素流畅之美,又含工整高华之美。作家姚雪垠谈到《七律•长征》时,曾情不自禁地说,我“为这千古绝唱拍案叫绝,愿为这首诗痛饮一杯。”中国革命造就了非凡的领袖,也造就了伟大的诗人毛泽东。毛主席的长征诗词,是长征史实的缩影。古往今来,以史入诗不胜枚举,但表达得如此潇洒自如、得心应手的人,非常罕见。险峻的江河、雪山,危险的关口、草地,极恶的围追敌人,等等,都“活”在毛主席的诗词中。以至于美国记者、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著述《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时说,毛泽东这个诗人“赢得了长征”,“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毛主席的长征诗词,是真正意义上的史诗。透过这些诗词,可以走近长征,触摸长征,领略长征的真谛。
 

 

 

    “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长征以其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定格在历史的天空,然而,透过毛主席的长征诗词,人们读到的不只是历史,还有对艰难和牺牲的蔑视,对胜利的放歌,对前程的憧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毛主席的诗词中,横亘在红军面前的一切都没什么了不起,那一座座高山,就像是在大地起伏着的细微的波浪,就像在地上滚动着的一些泥丸。这是多么伟大的气派,多么惊人的革命英雄主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漫道”含有“别说”“枉然”之意,别说雄关真像钢铁那样牢不可破,我们红军照样可以像现在这样从容迈过。赵朴初先生曾说,“这两句写得非常雄壮,非常豪迈,不是毛主席是写不出来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毛主席志在拿云,领导红军夺取胜利后,又大踏步地前进了。捧读这样的诗句,心中浩气顿生,精神为之振奋。“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气魄雄伟,音调铿锵的《清平乐•六盘山》,以一句句脍炙人口的佳对绝句,艺术表达了红军指战员脚踏一切艰难险阻,北上抗日的坚强决心和消灭敌人的雄心壮志。这些佳对绝句,排山倒海,穿越时空,至今仍放射出灿烂的光华,令人叹服仰止。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长征题材影视剧缘何受追捧?
  • 学者:正确评价毛泽东具有现实意义
  • 学者:毛泽东对中华民族至少有五个重大贡献
  • 社科院副院长谈非毛化思潮:毛泽东的成绩不容抹杀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