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严歌苓的创作:笔下的恐怖感是一流的

时间:2011-12-28 20:51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徐虹 点击: 载入中...
 

  小时候听恐怖故事:“夜里一个人上楼。楼梯转角处传来咚、咚、咚的脚步声……”现在回想真是最文学化的情节。因为除了夜、脚步声和讲述者夸张的口气,更引起恐怖效果的是隐在夜幕背后的那个人的种种不可知。神秘的魅力即在于不可知,恐怖也是一样——神、魔、命运、未来,以及任何一个瞬间的拈花微笑……那些不可知的存在令人敬畏,也具有超强的震慑力。

  因此真正的恐怖,是对隐藏在日常化里的、波澜不惊之下的、不察觉中的突变和失控的时时警惕,是将动未动之时的霎那安静:一脚下去怕踏到雷,但是一切都没有发生。惊心动魄往往出现于不经意间。雷并没有响,人却因一脚踏空而瞬间失重。这种艺术手法在美国恐怖小说中常常见到。霍普金斯的恐怖片即是在平淡的底调之下蕴含着巨大的惊险和波澜。相形之下,国内艺术作品中的悬念,无非是堆积一些噪音和尖叫而已,多少显得有些小儿科。

  但严歌苓笔下的恐怖感是一流的:她最初写的《金陵十三钗》仅仅是一个篇幅不长的短篇。一群涉世未深的青楼女子在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的命运将是什么?中立的美国威尔逊教堂终究不是避难的天堂。在毫无人性的日军眼里,只要他们想要,就没有进不去的地方。那天晚上,日军要以庆祝圣诞的名义,请唱诗班女生到军营献唱。于是她们成为地狱——在魔鬼手里,天堂也成为地狱——边缘的“羊脂球”。她们渺小,如蝼蚁,如灰尘,微不足道,但在慷慨赴死之时每个人都借着夜幕的掩护身藏暗器。关键是,严歌苓竟敢用这个视角呈现中国历史中最为惨痛的战争经验和历史记忆,并把天使与魔鬼的人性真相剥脱暴露到极处,真可谓振聋发聩。

  她似乎总是乐意用一个女孩的命运列车,装下对生命的伤感和叹惋。也擅长将这个卑微的个体命运,放在广阔而惨烈的社会大背景中。这也许与她的经历有关:12岁参军,曾经是文艺兵,跳过芭蕾舞。15岁早恋,但是她的恋人背叛和出卖了她,她似乎成了名声不佳的诱惑者,胸前永远被烫着红字。她20岁时甚至在一场边境战争中担任战地记者。目睹了战争中的求生、死亡、血等等惨烈场面。这些经验零零碎碎地表现在她早期作品如《魔旦》、《白蛇》、《也是亚当也是夏娃》、《天浴》及最近的《义犬贝勒》、《拖鞋大队》中。她多年旅居海外,从1986年至今,已出版了15部长篇小说、7部中短篇小说集,惊人地保持着澎湃而旺盛的创作力。而她始终隐身在那些文字背后,安静、孤寂、神经质,但又敏感而生猛,充满了一种爆发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