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与同盟会之争

时间:2013-09-28 08:22来源:大河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北洋政府

 

  "佛祖千眼,普度众生,善有善报,大慈大悲。"他听到娘一直在喃喃低声诉说。


  1912年入夏以后,同盟会满腔热情地把工作重心转向议会选举和政党政治方面。8月,同盟会总部要求各地同盟会组织务必促成与当地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等多个党团合并组党事宜;9月22日同盟会河南支部改组,联合上述政党社团成立了国民党河南支部。


  按照同盟会总部设想的共和路线图,下一步国民党的主要工作就是在临时约法的框架范围内,争取议会选举的多数,占据国会多数席位后,再制定宪法,实行内阁制,使国民党能顺理成章地成为执政党,从而实现国民党治国理政的宿愿。


  可惜,国民党的这些想法太过幼稚和天真,对于有几千年专制传统的大国而言,要走上民主宪政有着太多的难言之隐,多数国人还沉迷于打天下坐天下的棋局里,盼望着新的权威横空出世,在众人眼里,辛亥年的革命只是暴风雨来前的毛毛细雨,恐怕只是惨烈大剧的序幕。


  其实北洋政府早就看出来,无论是内阁制还是总统制,手中的权力都会受到限制,因此必须从根本入手解决权力不足的问题。经反复酝酿后,1912年12月,直隶总督冯国璋、豫督张镇芳联名密电各省都督反对实行内阁制,同时提出新修宪法应由冯国璋等人委托北京法制局、法学会和指定的各省代表来完成,这些代表需由各省都督委派,否则制宪无效。这就是说与国会没一点关系了,言外之意,连国会都可以不要了。


  显然国民党从开始就看错了形势,误判了对手,总以为既然公布了共和,接受了临时约法,那么剩下来的南北之争只能是内阁制与总统制之争,是权力之争,而不是政体之争,没有看清对方的胃口早已超出了《临时约法》的原则范围,要的是共和总统旗号的皇上朝廷大权,是三权合一的权力。因此,冯国璋、张镇芳的密电传出去后,社会舆论一片哗然。


  1913年1月,国民党河南支部所办《自由报》发表《反对反宪法之冯国璋、张镇芳》的评论,声讨张镇芳"破坏约法"、"藐视国会",妄图"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而此时,豫督张镇芳早已认定双方迟早会南辕北辙撕破脸皮,与其虚情假意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当即派军警抓了《自由报》主编、国民党河南支部总务主任贾英。此举立即引起了国民党及众多团体的抗议,认为如此荒唐的做法违反了《临时约法》,要求放人。豫督张镇芳根本没把约法放眼里,他要推翻的正是临时约法。面对抗议民众的激行丝毫不为所动,没两天,心里一烦干脆封了报社。


  1月26日,《自由报》刊登《张镇芳罪大恶极》的文章后,被迫停刊。这还不算,小肚鸡肠的张镇芳开始动用军警宪特各种力量大范围地摸排国民党组织和人员情况,即使同情南方主张的人也统统列入了黑名单。


  就在《自由报》停刊的同一天,全国临时参议会在南京成立,行使立法权,经过三读程序通过了《临时约法》。如果细读这个约法就不难看出,约法不但给议会以较高的地位,也给了总统相当多的行政实权,只是按照民主制度的惯例,提出了对总统的限制条款。如此,就与袁世凯的要求相去甚远,无疑超出了北洋一方可接受的底线。


  当时,无论是袁世凯,还是整个北洋派系,都没有多少现代政治常识,篡夺政权后已经丧失了任何进步的动力,只有靠倒退才有理由把持政权,用的还是前清官场那一套,两眼只盯着权力,处理难题的办法主要依赖实力,实在无法实力解决的,只好使用江湖黑道手段。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申报》疑案
  • 国民党错过了收回香港的机会
  • 军统对汪伪政权实施的情报活动
  • 戴笠为何不肯加入国民党?
  • 王用宾为中国同盟会首批会员 曾参与护国战争
  • 47年毛泽东遭国民党轰炸在冒烟的炸弹前做何事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