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国“鬼节”的审美看不同的娱乐文化

时间:2013-11-02 08:05来源:东南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万圣节

 

  西方的万圣夜,也是小孩子最喜欢的节日。而福州的部分幼儿园开展万圣节活动。(详见A35版)。对于万圣节引发的关于恐怖的理解,世界文化中有不同的解读。


  面对"恐怖"的态度,有三种文化:


  一、从恐怖中寻找娱乐的西方文化。今天是西方的万圣节,也是小孩子最喜欢的节日。


  天黑的时候,家家户户在门口摆上南瓜做的"鬼灯",小朋友们穿着各种鬼怪衣服,挨家挨户要糖。小朋友一晚可以要到一小篮子糖果,甭提他们有多兴奋了。


  有些住家还把自己的门前布置得比阴曹地府还恐怖。但是没有人吓得哇哇乱叫,大家都有心理准备,只是觉得主人家为了好玩而煞费苦心。


  二、从恐怖中激励自己的日本文化。日本的文学艺术,乐于写阴森恐怖的情景,目的是唤醒自己的民族,奋发图强。


  上届女子足球世界杯,日本队出征之前,就让队员反复看上次大地震海啸的悲惨局面,个个感动得泪流满面,到了赛场上拼劲十足,最后拿了冠军。


  三、用恐怖吓唬人的中国文化。中国传统上也有阎王殿、阴曹地府,统治者主要用来警戒世人,做坏事就要被打入十八层地狱。


  现在还有不少把这作为旅游景点的项目,制作各种恐怖画面,说谎话者被割舌头的,偷盗者被油锅炸,如此等等。


  自然界最恐怖的事情莫过于火山爆发。意大利南部岛屿有座活火山,历史上多次喷发。公元79年的一次猛烈喷发,摧毁了当时拥有2万多人的庞贝城。


  这在意大利形成了一个特有的绘画传统,就是以火山爆发为主题的着名油画很多,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2010年我在斯坦福大学访学期间,艺术系请来了加州理工学院的一位艺术史教授,讲得就是意大利火山爆发的油画史。而且历史上,每次火山爆发,都会吸引周边很多国家的居民来观看,成了旅游热点。


  中国历史上的天灾人祸很多很惨重,然而在中国绘画史完全见不到。中国的绘画主题不外乎山水、花鸟、仕女、墨客,这些画家似乎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


  面对"恐怖"的不同文化解读,可能无所谓优劣,然而能够非同凡响一下,也许会有新发现。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看淡对“万圣节”的追捧
  • 中西鬼节待遇不同:传统节日能再火起来吗?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