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南京城破后的复仇炮弹:炸死日军少将

时间:2013-12-16 10:45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彭珵,张可 点击: 载入中...

  日本侵略军残杀中国军民

 

日本侵略军残杀中国军民


  76年前的今天,南京沦陷,变成死城,日军肆意施暴,大屠杀同时开始,正当侵略者洋洋得意之时,复仇的子弹已经向他们射出……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员胡卓然,向扬子晚报展示了他近年来收集的文献史料。多项史实证明,南京沦陷后,中国军民并没有放弃抵抗,他们用或聪明,或悲壮的方式,让侵略者立即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代价。 实习生彭珵扬子晚报记者张可

 

 

  鬼子攻城炮兵联队长命丧迫击炮

 


  就是他轰塌了水西门雨花门导致城破

 


  最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员胡卓然告诉记者,他在日本收集到《野战重炮兵第14联队史》(以下简称《队史》)一书,这是由该联队幸存老兵1981年编写、发行的,记录该联队在侵华战争中所有作战经过与细节。“上面明确记载,南京城墙中的水西门、雨花门都是由14联队轰塌,步兵才得以进城。”


  看着一队队日军士兵,由火炮炸开的缺口进入,进而占领南京市区。14联队长井手龙男大佐认为,他已经征服了这座城市。


  井手龙男,1882年生于日本福冈县,55岁的他,被征召入伍,成为14联队的第一任长官,军衔是“大佐”,相当于上校一级。


  根据文献记录,井手将14联队队部设在金陵兵工厂的兵工专门学校。金陵兵工厂,清末洋务运动四大兵工厂之一,中国近代化的发动机。南京保卫战时,兵工厂是重要据点,使用德式装备的中国守军88师的防区,在此防御的中国士兵战斗到最后一个人。“13日,南京城破,日军骄狂不可一世,认为南京已经向自己屈服,”胡卓然说,“但井手没想到,噩运即将降临在他身上。”


  日军1939年发行的《支那事变忠勇列传-陆军之部》(下称《列传》)记录,“十四日午后四时,(井手龙男)……视察部队的集结情况,在学校校门北方大约十米处……遭到了发射位置不明确的敌方迫击炮弹攻击……右胸口上方也遭到盲贯弹片伤。”

 

 

  躲在雨花台的守军士兵一发命中

 


  究竟是谁打出致命一击?只留下猜想

 


  发生突袭的地点--兵工专门学校的建筑保存了下来。地址位于今天的应天大街390号。日方史料记录井手遇袭的地点,现在是一条平整的水泥路。那么这枚复仇的迫击炮是从哪里发射?又是何人发射?“现有搜集的资料中,并没有明确史料,但可以根据当时战况以及其他材料推测。”胡卓然说。


  作家阿垅(原名陈守梅,南京保卫战时在第88师担任连长),于1939年写出报告文学体长篇小说《南京》(现名《南京血祭》),记录中国守军88师一个迫击炮连在金陵兵工厂的战斗。“连长黄德美,有四门八二迫击炮……(战斗中)损坏了一门,人也陆续死伤……直到被敌人包围起来,掷弹筒和阻击手开始攻击他们,他们还在战斗……”


  胡卓然告诉记者,这些材料是作者采访南京前线撤下的士兵后写成的,可信度比较高。“可以猜想两种情况,迫击炮连幸存的官兵撤出阵地后,携带迫击炮隐蔽在金陵兵工厂附近,伺机发起了一次抗争;或是迫击炮连撤出时,把未损坏的一门迫击炮藏在附近某处,在这一带的88师或87师的幸存官兵,在14日用了这门迫击炮进行反击。”


  “只打了一发,这一发就命中目标,很可能隐藏的中国士兵就在附近,几百米左右。”胡卓然说,“一门迫击炮需3人操作,才能有如此高的精度。”

 

 

  这个联队长成日军阵亡唯一将领

 


  死后被追授少将那一炮炸死4个伤9个

 


  井手遇袭后被立即送医,但15日早晨8点,日军宣布了他的死讯,部下将井手葬在雨花台(墓现已被毁)。“这对14联队是一次重击。”《队史》记录,除了井手,这一发迫击炮,还击毙了他身边三名士兵:木下次朗市、金床勇夫、丹田好一,“另有九名不同程度受轻重伤者”.


  《队史》记录,“在战死之日,他(井手)被晋升为陆军少将”.“这个记录也显示:井手龙男是目前有证据可以明确证实的,中国军民在南京城的不屈反抗之中击毙的唯一一个日军将领。”胡卓然说。


  发出反击的中国士兵下落如何?胡卓然认为,他们很可能成功转移了。“首先是日军的报道、史料中,并没有提到任何发射迫击炮弹是何人所为的情况。”


  根据史料,中国守军88师这个迫击炮连的长官黄德美也幸存下来,因为作家阿垅还给他写过公开信,1941年7月15日发表于重庆的《国民公报》副刊。“黄德美离开南京后,在苏南继续抗日。”胡卓然说,不能肯定击毙井手的一定是黄德美,但目前他的可能性最大。可惜,黄老现在去世,史料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反击在江上

 


  小舟突袭日舰弹穿眉心毙日寇

 


  3名战士也英勇牺牲

 


  据日方资料记载,当时在进攻南京城之际,日军麾下的一艘名为“海风”号的驱逐舰驶至长江天河口,以辅助陆军主力攻破南京城,以切断守卫战中被打散部队撤向后方的最后出路。这艘“海风”号驱逐舰于1935年5月4日在舞鹤海军工厂开工建设,1937年5月31日完全竣工。舰长111米,舰宽9.9米,排水量1685吨;拥有127毫米口径炮五门,另有40毫米口径机关炮2门。1937年8月,被编入“第24驱逐队”来到中国沿海,12月中旬进入长江流域参加过进攻南京的战役。


  当时“海风”号驶入南京港口时没有受到来自中国海军的任何还击,如入无人之境。南京城被日军攻占后,“海风”号便在南京下关一带其设立的警戒线附近停泊。


  南京沦陷后的第4天,当天凌晨3时25分开始,“海风”号右舷往浦口方向有一艘小木船在悄悄逼近,木船上仅有3名中国士兵,他们用手中的步枪瞄准敌舰上站岗的一名日本水兵,果断射出一枪,射出的子弹从其眉心打入贯穿整个头部,当场击毙。


  3时32分开始,日军随即对其回击,经过了一场激烈的交战,木船上的3名中国士兵全部牺牲。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红星在西方闪耀
  • 卢沟桥事变内幕:1937年6月已是公开的秘密
  • 美国电影在兰州
  • 1937年南京陷落 日本强迫东北老百姓狂欢庆祝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