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家风就是重拾价值观

时间:2014-02-13 09:21来源:西安日报 作者:傩送 点击: 载入中...

  春节期间央视推出了一个《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成为马年伊始一个不大不小的公共话题。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年代,“家风”这个词既熟悉又陌生,仿佛只存在于描写豪门恩怨的影视剧中,每每提及总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一言以蔽之,家风之不传也久矣。


  简单地理解,家风就是家教,中国人一向很重视。民间骂人“有娘生没娘养”,就是说一个人缺乏家庭教养。这是很重的骂人话。


  一些名人接受央视采访,说到自家的家风,姚明的回答是“诚实”,莫言的回答是“重视学习,与人为善”.我觉得这些回答充其量只能称之为家风的碎片。严格说起来,中国传统的“家风”是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最能代表中国古人家风的文本,当数南北朝时期的《颜氏家训》和明末清初的《朱子家训》。细读这两个文本,大致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价值观层面的格言警句,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二是待人接物方面的经验或教训,比如“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三是一些持家、处世的具体做法,比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


  囿于时代局限,古人家风中也有一些在今天看来属于封建糟粕的东西,比如《朱子家训》中,就告诫家中的妇女不能浓妆艳抹,老婆太漂亮了是家庭的不幸,这显然属于带有陈腐气息的偏见。但总的说来,中国传统家风传递的价值观是积极的,无论是忠厚传家、诗书继世,还是怜贫惜老、诚实守信,这些道理在任何时代于匡正世道人心都是有益的。尤其是事关子女教育的内容,比如《颜氏家训》许多家教理念,对于今天许多父母,都很有教益。


  家风之不传,有专家认为源于当今社会传统家族、家庭的解体,在一个三五口人即构成“家”的“小家庭时代”,宗族或家族文化不再是主导人们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决定性力量。这只是原因之一。不必讳言,家风的式微,也与特定历史时期传统文化被大面积破坏所导致的传统价值观普遍迷失有关。


  某种意义上说,重拾家风就是重拾价值观。家风可以内化为道德伦理,外化为行为规范,对社会治理而言,其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是法律和规章制度不能取代的,它影响着一个人从家庭角色转化为社会角色时,对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的恪守程度。家风正,则社会风气自然得到改善。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赖声川:家风培育与自我修炼都需利他精神
  • 王立群话家风:牢记母亲教诲 名利面前自带免疫
  • “拼爹”何如拼家风
  • 家风是在血脉里注入教养
  • 追问“家风”是文化寻根
  • 家风家训别成“一阵风”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