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妈”是怎样炼成的?

时间:2014-02-18 08:24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经《华尔街日报》推介,“中国大妈”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词语。


  一个时期以来,林林总总关于“中国大妈”的消息占据了媒体的显要位置,她们抢购黄金,引起世界金价变动;她们占据了比特币贵宾用户40%的份额,一掷千金颇有些“土豪”的气魄;金价暴跌,她们待宰羔羊般被套牢的郁闷,又令人叹息。“中国大妈”被塑造成一个强势甚至强悍的、喜欢扎堆儿跟风、有些非理性的特殊群体。


  显然,时下舆论中的“中国大妈”多少有点被妖魔化了。然而,我更关注“中国大妈”是如何炼成的。


  家庭是“中国大妈”最基本的场域。她们大都是家庭主妇,掌管着家中的油盐柴米酱醋茶等一应大事小事。操心多,对家庭的大小事务自然更有话语权,自然在物价的潮涨潮落、风云变幻中变得异常敏锐。她们柜台前抢金的身影,不过是灶台前身影的一种场景转换。


  男女同工同酬为“中国大妈”奠定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她们从年轻时代起,就得以走出家门,参加工作,取得薪酬,拥有了养家的能力。因此,在子女教育、家庭建设等方面,她们至少都可以和“中国大爷”平起平坐,共同决策。同时,由于融入社会,“中国大妈”的社会交往网络也比自己的前辈广泛得多,这就使她们有了更多交流的渠道,有了更多的信息,有了更多女性间同声共气的相互激励。


  曾经的“铁姑娘”榜样是“中国大妈”特殊的文化背景。从50岁的中年妇人,到80岁的老妪,都经历过一个共同的时代——1960—1970年代。那时候她们接受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社会化教育,受到了“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审美教育……


  于是,敢想敢干、热情冲动的“中国大妈”出现在今天的经济生活里。


  然而,事实上,“中国大妈”抢购黄金,根本改变不了金价的最终走势。


  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中国大妈”现象折射的其实是当前的中国消费者不差钱,差的是投资出口。如今中国居民个人储蓄余额已高达41万亿元,可见中国潜在的巨大投资需求。


  “中国大妈”本无意与华尔街精英一决高下,支撑大妈对黄金不懈追求的,不全是升值诱惑,而主要是安全感的缺失。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