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市场力量终止“维也纳镀金”

时间:2014-03-11 09:22来源:武汉晚报 作者:毛建国 点击: 载入中...

金色大厅

 

  近年来关于中国演出扎堆金色大厅批评声不断,有人甚至说维也纳金色大厅已经被中国人改造成了“金钱大厅”.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响乐团团长谭利华表示,“我们现在很多‘走出去’的演出就是自娱自乐,被人家当笑话看。”宋祖英委员甚至道歉:我开了个“坏头”.


  在很多中国人眼里,维也纳金色大厅是一个音乐殿堂,谁知,仅去年前8个月,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的文化参赞就接待了133个中国音乐团体。他们并不在乎有没有人买票,演出当天一半座位都是空的。有的四五个团体组团一起去,“一个团演出,其他四个团在底下鼓掌,这个团演完了,那个团上去,还录像,很成功”,甚至还给演出人员发一个造假的市长签名的纪念证书。


  这种文化“走出去”,一旦被戳穿,就是自欺欺人的把戏。但为何这么多团体,这么多人会自欺欺人走一趟呢?


  恐怕问题还出在“钱”由谁出,去金色大厅的开销是谁负担。从现状看来,大多数的“镀金行”都是政府行为,纳税人负担。一趟行程下来,少则数百万,多则上千万,除了添上文化政绩GDP,实在一无是处。


  文化“走出去”是一个时代命题。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走出去”不外乎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两条腿”.不能轻易否认政府力量的作用,一些文化特别是那些小众的却能体现民族性的文化,“走出去”需要政府支持,甚至需要提供资金支持。但更多的、占主流的“走出去”,还是要通过市场进行,由市场自发选择--这也是许多国家文化“走出去”的主要方式。


  好比时下热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乃至此前流行的《江南style》一样,都是一种纯粹的市场力量。


  不怕“走出去”的文化团体多,但它是不是通过市场力量走出去的?只要有人买票,成中国专场又有什么关系?最怕的是“走出去”成了政府掏钱、团体旅游,演变成了自欺欺人的文化笑话。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赴“金色大厅”现眼是扭曲文化政绩观
  • 王蒙谈金色大厅:文化走出去不要急功近利
  • 莫让金色大厅成中国乐团自娱自乐场所
  • 金色大厅不该是国人“烧钱”的舞台
  • 去金色大厅也要负责任
  • 评金色大厅成镀金胜地:文化自信不能靠“镀金”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