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专业,不该是一个人在战斗

时间:2014-06-20 08:30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周云 点击: 载入中...

一个人毕业照

 

  近日,一位女生因一张照片而迅速走红。这位女生是北京大学2010级古生物专业学生薛逸凡,她在社区网站发布了张“一个人的毕业照”,引起网友围观。一个人的毕业照,并不稀奇。稀奇的是这张“一个人的毕业照”,同时也是班级的毕业照。也就是说,这个班级只有她一个人。据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副院长卢晓东介绍,“这是全中国唯一只有1名学生的专业,差不多是每个年级有一个人,还有的年级是零人。”而且这个专业本科全国只有北大才有。


  正如网友所说的,这个女孩或许是幸福的,因为专业相关的所有老师都为她一个人服务。也许也有点不幸福,因为她哪怕逃一次课都不行,不是说没有逃过课的大学是不完整的吗?个中滋味,只有她自己最清楚,别人只能是揣测。


  更有意思的是,她所在的专业,是全国人数最少的一个专业,因为只有她一个人在战斗。这与一些热门专业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专业人数与岗位数的比例应该达到了一比数万,甚至一比数十万。众所周知,现在大学办专业,完全是市场引导,就业引导。哪个专业就业好,那么一夜之间,全国各校就会蜂拥而上,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直到严重饱和,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满大街都是为止。然后再去追逐新的专业。与此相应的,就是一些冷门专业受到挤压。我想北京大学古生物专业,以前也不会一直是每年只招一个人吧。


  的确,就业很重要,大学也要为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是大学的重要使命。但问题是,这是不是大学的全部使命?如果是,古生物这种专业简直早就应该淘汰了,招一个也嫌多余。其实这正是很多人的想法,也是中国大学目前甚嚣尘上的办学理念。但大学终究不是职业培训机构。我承认,抛开就业谈高校办学,在现阶段是有些太奢侈了。但如果学校和学生,都把就业看作是兴办高等教育和接受高等教育的唯一目的,那又是不是又有些太功利,太悲哀?


  大学终究是需要一些闲情逸致的,就如同一个人的生活,应该有些趣味。对于学生而言,接受高等教育固然是谋一个饭碗,但如果把眼光再放得广阔一些,追求再高远一些,使自己的价值观、人文素养以及爱好、情趣方面得到提升,那么自己的人生,会更加完满一些。对于学校而言,所谓的闲情逸致就是树立师生对于纯粹知识的追求。追求知识,追求真理,是大学最根本的使命。并不是说大学要完全排斥功利,而是说要分清孰先孰后,孰轻孰重。这就是古生物专业存在的意义,只有一个人,也要继续战斗的意义。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这个孩子为什么感动所有人
  • 饶毅:要证明我们是有智慧的民族,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周小平的意义
  • 燕京学堂选址之争会否重演?
  • 为“一个人的毕业照”喝彩
  • 孔庆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自称是孔子第7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