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曾乘坐小火车就任大总统

时间:2014-06-20 08:30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蔡寒兵 点击: 载入中...

  南京的城市轨道交通起步很早,100多年前就有小火车穿闹市区而过,成为市民主要交通工具之一。那“风鼓铁轮送到家”的热闹景象,可谓当时南京城特有的一大奇观呢。


 

 

兴建:聘英国人为总工程师,动用白银40万两

 


  “扬子江头看落霞,秦淮河上响鸣蛙,乘车直入华灯市,风鼓铁轮送到家。”


  “小火车,跑得快,坐一坐,真痛快。”


  这些小曲,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南京街头广为流传,说的就是当年沟通南京下关与中华门之间的市区铁路。


  清末,下关成为重要的水路交通口岸,但通往城区的交通极不方便。1907年,两江总督端方奏请朝廷,要求在南京兴建一条连接沪宁铁路、直达市区的铁路。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线。


  经清政府批准,他委派江南商务总办王燮为工程总办,聘请英国人格林森为总工程师,动用白银40万两,当年10月动工,次年12月竣工,全长计工部尺23里(约7.3公里)。这条铁路于1909年正式通车,名为“宁省铁路”.线路上配备英制机车两台、头等和二等客车两辆、三等客车六辆,以及货车四辆。另有花车一辆,内部装饰富丽堂皇,不过长年停放在督署站,是作为两江总督出行之专车的。此外,还配有铁质水箱车一辆。因当时南京尚无自来水,督署即以此车到江口汲取江水。


 

 

开通:当时票价仅十文钱一站路,经济又快捷

 


  这条城中铁路,实际上是沪宁铁路的支线,无论其钢轨、轨距还是机车、车身,都与沪宁铁路上的一样。只是,由于限定在市区行驶,线路短、站距近,行车速度很慢,所以市民习惯称之为“小铁路”或者“小火车”


  当时,小火车从下关江边出发,跨惠民河、经栅栏门,从金川门入城,然后驶向三牌楼、丁家桥、无量庵(今鼓楼),再东拐至北极阁南麓,跨珍珠河,在今太平北路东侧折向南,走督署衙门(今“总统府”)东墙外到今白下路为止。沿线设有江口站(位于今下关长航客运码头附近)、下关站、三牌楼站、无量庵站(位于今鼓楼附近)、督署站(位于今长江路)、万寿宫站(位于今白下路附近),共6个站点。车站建筑以江口站最为豪华,双层洋楼,下层候车室地面铺的是当年普通人家难得一见的花瓷砖。可惜后来毁于日军侵华战火。


  宁省铁路通车后即开行了市内客车,南北对开,一天数趟,从根本上改变了南京城的交通状况,给市民和商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当时票价仅十文钱一站路,还可以带货,与此前的马车、小船等主要交通工具相比,既经济又快捷,所以营业状况极好。


  1910年,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会场设在丁家桥、玄武门、三牌楼之间,展期历时半年,成为当时一大盛事。为了便于运送展品和宾客往来,从丁家桥修了条铁路支线进入会场,并专门设了一个车站,定名为劝业会站(后改名为丁家桥站)。展会期间,铁路每月载客数十万人,为“该路创办以来空前之繁盛时代”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先从上海乘坐沪宁铁路列车到达南京下关车站,然后就是改乘市内小火车直达督署站(后称国府站),再换乘马车进入总统府就职的。


  可惜,从1912年直到1927年,被改名为江宁铁路的这条铁路线及其设施被糟蹋得不成样子。军阀混战中,机车常被调去作为“军用”,客货运业务时常被迫停顿,铁路职工工资都发不出来。


 

 

南延:20多年后,为小铁路出城新辟雨花门

 


  新中国成立后,考虑到“小火车”纵贯南京全城,穿行闹市,全线平交道口达30多处,对市区交通安全不利,加上噪声影响环境和城市发展等因素,遂于1958年7月将京市铁路拆除。从此,在南京市区运行了近50年的“小火车”消失了。而作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先驱,它仍可谓中国城市交通发展史上精彩一章。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军统头子缘何横死南京郊外
  • 孙中山从医生到革命家
  • 朱元璋是音乐内行
  • 民国时期的教育投入
  • 孙中山:这个响彻百年的名字竟是错的
  • 南京大屠杀罪魁东京审判时说谎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