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令人心酸的高考经历

时间:2014-07-01 09:10来源:科技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韩愈

 

  被苏轼评为“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从20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一连三次,当他那字字珠玑的答卷到了判官手里,却如同废纸一张。


 

 

刻苦攻读无结果

 


  公元787年,韩愈在取得乡贡资格后,再次前往长安,应礼部进士试。但这次考试失败了。接着,他又考了两次,均名落孙山,这对韩愈打击很大,他感到愧对祖先、愧对家人,写诗云:“古人虽已死,书上有遗辞。开卷读且想,千载若相期。”是韩愈学习不认真吗?肯定不是。


  韩愈苦学,历史上是很有名的:他身穿布衣,每天只吃两顿饭,其余时间都用来读书、访友。有时他读书入迷,要到半夜才睡觉。为了博览群书,他“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即使在冬天,韩愈也舍不得生火取暖,砚台的墨汁结冰了,他就用嘴呵呵气,使冰融化,然后再写;手冻僵了,就搓搓暖热,再写文章;读书读到口干舌燥,就喝口菜汤,继续吟诵揣摩。韩愈苦读、背诵、深思,不断记笔记,提炼纲要,记述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研究并加以分析,把前人写的文章都吃透了。但他的写作方法不讨主考官的喜欢,譬如第三次考进士,出的试题为“不迁怒不贰过”,大意是“若自己不高兴,不要转移到别人身上,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韩愈看后,立即有了主题,他没有用骈体,而是用古文体挥笔而就,写得很顺利,但主考官看了以后,却把试卷放在一边。


 

 

换个主考中进士

 


  公元792年,韩愈再次来到长安,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这一次,主考官是宰相陆贽,试题和上年的差不多,韩愈没有犹豫,一字不改地把去年的旧作写在卷面上,很快交卷了。陆贽看后,感到此卷似曾相识,反复看了几遍,自语道:“好文章!完全是古文风格,没有半点骈体文的味道,去年怎么没有录取?差点埋没人才了! ”就这样,韩愈考中了进士。其实,韩愈这次考上进士,也与其他考官梁肃、王础有关,梁、王这次辅助主考官陆贽,两人都爱好古文,都欣赏韩愈,都有提携韩愈之意。所以,韩愈25岁考上进士,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仕途多舛被同情

 


  考取进士并不等于有官可做,这只是入仕途的第一步。礼部只管进士,派官还要经过吏部的“守选”考试,其考试名目多,普通的是“书判拔萃”,入高官的是“博学宏辞”.韩愈心想自己满腹经论,考“博学宏辞”不会有什么问题。谁知,与当年考进士的命运一样,连续三年,均一败涂地。无奈,他只得另辟蹊径。两个月内给当朝宰相写出三封情真意切、辞藻华丽的陈述书。他陈述自己“遑遑乎四海无所归,恤恤乎饥不得食”,请求垂怜一官半职。结果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于是,他不得已而求其次,投奔地方军阀。可只干了两年多,幕主便死了;之后又投奔了一个军阀,可还没上任,幕主又死去了。韩愈真是霉运多多,可谓“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幸而后来,他的《进学解》被当时的宰相看到,惊叹不已,很同情他的遭遇,也欣赏他的才干。于是任命韩愈为五品刑部比部郎中兼任史馆修撰,从此韩愈进入高官阶层。据《老年生活报》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苏轼喜欢喝雨水 认为“可以长生”
  • 唐宪宗“元和中兴”靠酷吏 韩愈力谏教化遭贬
  • 顶头上司为磨练苏轼涵养对他多加折辱
  • 苏轼:少年逃婚晚年纳妾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