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巧避社交尴尬

时间:2014-07-15 08:30来源:科技鑫报 作者:刘黎平 点击: 载入中...

孔子

 

孔子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途)。


  《论语·阳货》


  孔子是个很有个性的人,对于他不喜欢的人,不想见的人,哪怕对方地位很高,权势炙手可热,他也会选择傲慢地回避。


  那时的鲁国,权势掌握在季孙氏等三大家族手里,而季孙氏家又被管家阳货所掌管,所以说,阳货是鲁国的实权派人物。孔子却不怎么喜欢他,当然这也是有事由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季孙氏有一年大宴鲁国的士人,孔子还正在为亡母戴孝。听到这个消息,对于自己的身份很自信的孔子,腰间别着孝服就上门赴宴去了,偏偏被管家阳货挡在门外,还被数落一番:小子,今天老爷举行的宴会,是款待鲁国的士人,跟你没什么关系。“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这等于是在公众场合扇人一耳光,好没面子。孔子心里记得清清楚楚。


  后来,孔子越来越有出息,人气越来越旺,阳货觉得有必要笼络一下,于是一改常态,主动提出要见孔子。孔子永远记得当年的尴尬,就避而不见。阳货很狡猾,就送了一头烤乳猪给孔家。来而不往非礼也,孔子肯定得上门拜谢才行,阳货就是抓住“礼节”这一点:你不见我,我用礼节逼你来见我。


  孔子也精得很,琢磨出了一个在礼节和个性之间的恰当选择。他先打听好哪一天阳货不在家,就趁那天急急忙忙上门拜访,这样礼节上说得过去,又避免了见面的尴尬,“时其亡也”.


  孔子的处理是正确的,既在礼节上做到周全、滴水不漏,同时又保全了自己的尊严,不跟尴尬的人做尴尬的会面。


  然而,孔子的运气不够好,在半路上还是碰到了阳货。阳货很会做人,在半路上就邀请孔子道:孔老师,你是个有才能的人,又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不如出来工作吧。孔子听了,也见好就收,答应出来工作。


  细想下来,孔子的行为也是一种运作,将我去巴结你,变成你主动来寻我,在这个变被动为主动的过程中,自然身价就上去了。


  据《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孔子从音乐中听出作者容貌
  • 张居正违背礼制 学生与其断绝“师生关系”
  • 孔子不吃切割不整齐的肉
  • 孔子曾被描述成“来自星星的你”
  • “官二代”斗气引发鲁国叛乱
  • 孔子将愚人钝人教成君子哲人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