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奖需有共识

时间:2014-08-21 08:30来源:大西北网-西安日报 作者:朱晓剑 点击: 载入中...

    上一周,老舍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相继揭晓,但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前者在今年发不出奖金,更被曝差点被取消,令人扼腕。老舍文学奖是我国四大文学奖之一,而后者因评奖人数众多也广受争议。


    在面对文学评奖时,可以看到参评者、评委、爆料者、旁观者等的众生相。这只是文化领域的一种评奖而已,却折射出了评奖的多面,对获奖的含金量评估,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面子工程”.试想,原本是为了获得某奖而“量身定做”的作品(这类故事一直围绕着获奖而发生),结果却没有获奖,自然会有“不公平”之感。


    观察时下文化领域的一些所谓评奖,且不说其公正性如何,确实存在不少 “量身定做”的现象,无非是为了获奖而已,至于作品创新如何,读者是否喜欢等,可能并不会受到太多的关注。这也是一种尴尬的状况,获奖作品愈来愈多,读者了解的却越来越少,这未必是一种繁荣发展。


    就今年的老舍文学奖获得者而言,没有奖金,或许更能增加这个奖项的含金量,而这也显示出作家与作品的品质。相信因为没有了奖金,少了名利之争,“跑奖”的可能性也会有所减少。所谓获得某奖,也并非是一种“终身成就”的展现,而是对曾经的工作予以肯定。如果因此固步自封,常常以某奖获奖者的面目出现在大众面前,也是件可悲的事吧。


    反观一些艺术家在获取一定名声之后,依然锐意创新,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也不少见,这种艺无止境的追求,是源于对文化的探索。


    我倒觉得文化人在面对这样那样的评奖时,不妨看淡一点,老老实实地把分内的事做好:写小说写到极致,绘画有新贡献,动漫有新成就,至于获奖不获奖,倒在其次,关键是这些作品是否在多年之后,还会有人认可其价值。在这一点上倘若没有共识,整天盯着获奖的事,岂能说得上对文化有所贡献?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作协副主席应该让谁"心安"
  • 文学奖让人心安非易事
  • 鲁奖错过了危机公关的良机
  • 揭秘周啸天旧体诗:意识不正 笔力不够
  • 作品不能埋葬在文学奖项的坟墓里
  • 鲁奖风波:文学奖的权威需时间检验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