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公共艺术品 且吐槽且尊重

时间:2014-11-10 11:29来源:大西北网-广州日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近日,由世界级艺术大师阿纳·奎兹历时一年打造的公共艺术作品“自然混沌”在虎门黄河中心大厦门前建成。据了解,该作品高约30米,总重量60吨,耗资3000万元,采用金属及欧洲圣高邦手工染色玻璃制成,成为虎门又一地标。


    然而,面对新落成的“自然混沌”,网友们有些不淡定了。除了网上吐槽,更有网友开始了各种恶搞,比如用铁棍配鼠标线、筷子配鸡骨草、筷子配粉丝等,展开了各种“自然”与“混沌”的组合,简直有把“自然混沌”给玩坏了的可能。


    从网友的观点来看,对于“自然混沌”的疑惑除了其3000万元的造价外,更多是对艺术品内涵的不解。从表面上看,这个公共艺术品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地方,而且造型怪异甚至可以说杂乱,与东莞的历史文化又似乎毫不相关。


    就像阿纳·奎兹自己所说的那样,“第一眼看起来是不同元素混乱地扭曲在一起”.但他也解释称,“如果看得更仔细些,这些线条又很细心地组合在一起”.他想通过该作品“干扰过路人每天一成不变的生活状态……从而让他们完全被征服”.


    作为大多数的一员,笔者初次看到这个作品也是一头雾水。面对这样的公共艺术品,公众当然可以对其发表任何意见,但我们也应该对这样的艺术品有一些尊重,同时还应该用开放的眼光去看待,如果一味吐槽,那未免失之公允。


    事实上,“自然混沌”背后还是充满了各种东莞元素,比如项目投资的3000万元均来自公司股东自筹及企业赞助,企石一家企业生产了底座和支架,松山湖一家公司生产的机器人安装了顶端染色玻璃。


    如果大家冷静下来,多去了解一些公共艺术品背后的创作灵感,或许也能跟上艺术家的步伐,窥探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另一面。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