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功:借曹雪芹诞辰300周年调动阅读经典兴趣

时间:2015-03-16 09:55来源:大西北网-羊城晚报 作者:张璐瑶 点击: 载入中...

陈建功

 

    今年是曹雪芹诞辰300周年,全国两会上,《红楼梦》频频被代表委员们提起。年轻人不爱读《红楼梦》?阅读氛围不浓厚?12日下午,记者专访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陈建功。


    陈建功不愿多谈文艺界的是非,笑称自己已“退居二线”,潜心创作,不过,他还是忍不住为读书发声。他告诉记者,自己在提案中建议,要抓住一切机会宣传全民阅读,曹雪芹诞辰300周年刚好是一个机会,可调动人们对经典的阅读兴趣和氛围。

 

国人阅读兴趣大大下降


    包括陈建功在内的很多人留意到,近年来,在飞机上、地铁里,读书的多是外国人。“哪怕灯光再黑暗,也有老外拿着书在读。我们中国人呢?都在玩电脑、玩游戏,或者看电影、看电视。”陈建功说。


    习惯的改变既让他觉得无可厚非,也让他看到,中华民族对阅读的兴趣在大大下降。


    他多次在商场看到,年轻的妈妈后面跟着蹒跚学步的孩子,孩子手里抱着iPad.


    在饭店等点菜时,孩子就在那玩。“这种习惯已经把我们的后代毁了。”他叹了口气说。


    “国外早有评论家提到,读图时代、电视时代,整个世界都陷入一个头脑表浅化的层次,放下了对书籍的热爱和阅读,中国人尤其令人担心。”他说,“这些都是我直接看到的。”


    在许多人眼中,阅读习惯的改变当然离不开网络的冲击。陈建功告诉记者,身为作家,他也读过一些网络的书,包括直接在网上看和看从网上“扒下来”做的书。“但我不感兴趣。有的灌水很多,有的还把第一章的内容重复粘贴到第五章第八章。”他说,“文艺作品要有个酝酿过程。一个作家情感再丰富,如果不酝酿,不经过深思熟虑,怎么能出好东西呢?”


    更让他担忧的问题还存在于启蒙教育中。陈建功留意到,中国的许多儿童书都是简单地讲故事。“甚至包括很多文艺作品也是如此,缺少基本的人文精神,即对人的理解、爱。”他说,“很多书无非是逗乐、解闷而已。国外从小提爱的教育、人的尊严、理解、尊重等,这些最基本的人格教育,我们的图书市场还是比较缺乏。”

 

“商品书”伤害阅读兴趣


    陈建功提到,国内许多地方都在办读书节,效果如何?“书读得怎么样?读出‘漂亮’了?”他反问。


    “做到全民阅读,要加强文艺批评引导,在网络时代,我们也要格外重视独立思考。”他说。


    在他看来,全民阅读之所以难推进,一个不可避免的原因就是商品大潮的冲击。但这也是可以商量着解决的。


    “比如在商品大潮冲击下,有些书是被包装出来的。它的本质并不是书,是商品。”陈建功感慨道,“解开当前中国很多乱象的钥匙就是经济利益。很多上榜的畅销书,我们看完会觉得很失望。它可以卖得好,但最后伤害的是全民阅读的兴趣。”


    什么书是好书?陈建功也难判断。“我只能自己看两页,觉得好就看,不好就不看。”他笑道。


    榜单可不可信?陈建功提醒读者,要对商品时代有足够的警惕性。他建议媒体,比如一个有作为、有志向的报刊社,应该成为真正的图书榜单的缔造者。“羊城晚报还是不错的,我们要做有良知的、不被商品左右的文艺批评。如果榜单不好,我们批评也没用。”


    他呼吁作家要有“定力”,即文艺创作要保持独立的思考、情感的真诚、自己的风格以及不被商品时代所迷惑、随波逐流等。“还要寻求个人情感追求与民族多数人利益的统一。”


    对于读书的引导者,不要为商品所左右。他对文艺评论界有一些忠告,比如注意文艺批评的良知,不要被包装了,要珍惜自己的羽毛。有良知的报刊社应该设立自己的品牌,有一些权威的书评。

 

以兼容并包的态度读书


    阅读经典的呼声在两会上并不少,有代表委员提出,现在的孩子不那么爱看经典,比如《红楼梦》。


    陈建功告诉记者,自己在青少年时代看过《红楼梦》,初次读的时候也读不太懂。后来偶然的一个机会,他从一个教授卖的废书中“淘”来一套俞平伯等写的《红楼梦》研究资料。“我仔细看了一下才发现,呀,真有意思!人家把红楼梦研究得这么透这么细,把许多我们过去都不知道的东西都揭示出来了!”


    这样的经历也告诉他:“读书有时候应该换个角度,起码应该以兼容并包的态度读书。”


    所谓兼容并包,即对书里的观点不要先入为主,要想着别人是怎么看世界,这样,读书就变成一件很有趣的事。


    有朋友反驳他,说自己的孩子酷爱玩游戏,结果也当了日语翻译。陈建功不这么想,他觉得,阅读虽然不是多数人的谋生工具,但难道对心理没作用吗?“太有作用了!看字和图是不一样的,文字的联想对人的思维结构是有帮助的。”


    怎么读书?陈建功告诉记者,这要有方法。“个人体会:读文艺书要相信直觉,读学术书要先提出疑问。”


    “读文艺书,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有些人被误导,说这本书我怎么读不懂啊,没关系,选择你喜爱的作家作品看就可以了。”他说,“读理论书、学术书,要抱一个怀疑态度,一看题目、题材,就要想,我会怎么写。如果你跟别人想的不一样,别人又有学术高度,你不就学到东西了嘛。”

 

“借”曹雪芹调动读经典氛围


    此次两会,陈建功提出了关于重视经典的提案。


    今年是曹雪芹诞辰300周年。陈建功告诉记者,1963年,文化部等单位举行过纪念曹雪芹逝世200周年的活动,而且是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关注的,还专门举办了曹雪芹生平展。


    “那个时代,刚度过困难时期,我们还是那么重视文化。”他感叹。


    他建议,曹雪芹诞辰300周年之际,应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联合办一个纪念学术会议,以此推动全民阅读经典的活动,把氛围调动起来。


    他还建议办一个曹雪芹生平展。“现在红学研究非常细致,比如《红楼梦》里提到的服饰,可以做一个服饰展,把文中人物戴的簪子展出,把书中的描写放在边上,让我们看到,原来文学是可以这么留存文化的。”


    此外,他还希望能办一个《红楼梦》演出季,把由《红楼梦》改编的各个门类的文艺作品都集中起来,给人们欣赏。


    “国外的孔子学院也应该举办关于《红楼梦》的人物和研究的讲座,这才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经典。”他说。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主持人小雨姐姐:阅读首选经典 它能带来更多养分
  • 胡耀邦之子胡德平:中国许多人对曹雪芹一知半解
  • 金庸是曹雪芹之后中国小说家第一人?
  • 董鼎山:读刘心武学写曹雪芹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