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不妨多些新元素

时间:2015-06-23 10:01来源:大西北网-长沙晚报 作者:文峰 点击: 载入中...

  端午节刚刚过去,今天是小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很多人可能仍处在这样一种状态之中:尚未完全体会端午节的传统,就已匆忙开始了节后工作。


  毫无疑问,端午节既然是传统,那就必然有内涵。这也让我想起一句话:很多很多的时间,才能形成一点点历史;很多很多的历史,才能产生一点点文化;很多很多的文化,才能培养一点点传统;很多很多的传统才能造就一个国度的特有文明。而谈及文明,显然就与文化传承话题相关。


  稍加搜索,我们不难发现,这个节日背后有很多历史文化故事。从阳春白雪的文艺作品,到下里巴人的野史传说,都有端午节的痕迹。可现实是,这个节日的风光似乎已不那么明显。而今,不少人谈论的端午节已经等同于粽子节。还有人甚至只在乎自己多了三天假期,对于他们来说,端午节怎么过并非重点。


  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端午节发端于农耕社会,时至今日,显然正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因为现代社会给人们提供了很多的物质选择。人们有更多的消费、娱乐选项,在工作之余便更加追求生活舒适感。于是,端午节的文化传承色彩也渐渐式微。


  但事实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节假日的休闲性质并不冲突。问题在于,我们可能并没把二者很好地黏合起来。近年来,《舌尖上的中国》、《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的火爆,就足以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魅力空间等待人们去挖掘。在这点上,我们确实有必要重新审视相关的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


  总之,对待传统节日,我们不妨在继承的基础上,加入时代气息和现代文化因子。只有多一些社区活动,多一些文化平台和传播样式,我们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才能多一些魅力。唯有如此,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才能和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缩短文化距离。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传统文化教育应超越功利实现审美
  • 单霁翔:让故宫传统文化“活”起来
  • 于丹:不设防的人有时能遇到最好的惊喜
  • 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中国当代艺术家需找寻传统文化基因
  • 收藏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 以国学教育官员不仅为反腐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