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记者

时间:2015-09-21 08:01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亦舒 点击: 载入中...

风光

 

    “请看这一边,新娘请笑笑,对,别紧张,好,好极了。”


    刘子蓉是新明日报的纪者。


    说得正确点,她是社交版的见习记者,负责采访社会上喜庆宴会诸如此类活动。


    职责并不重要,照片与文字也不会登在显着的地位,可是,子蓉仍然努力办事,精神奕奕。


    此刻,她在圣保罗教堂门口替一对新人拍照。


    新娘是富商黄乃佑的女儿黄绮云,打扮得犹如小公主一般,头戴钻冠,身穿维拉王设计的婚妙及礼服,使子蓉忍不住多拍了几张照片。


    黄家自有专用的摄影师,可是不介意采访的记者锦上添花。


    拍完了照,子蓉刚想离去,一位管家模样的中年男子走过来笑问:“贵报是──”


    子蓉连忙答:“新明日报。”


    “呵!正派的大报纸。”


    中年人自怀中取出一封红包,递到子蓉跟前,“小小意思。”


    子蓉双手乱瑶,“不能收不能收。”


    中年人满面笑容,“这是喜包,你不要欢喜吗?”


    塞进子蓉口袋里,立刻走开。


    子蓉两手都是摄影器材,推都推不掉。


    心想算了,十元八块,不用太拘谨。


    回到报馆,冲出照片,挑了张最满意的照片,配上说明,交给编辑。


    上头一看,没声便赞好,“子蓉,你有摄影天才。”


    照片中新娘娇怯如花,一手掀起裙据,另一手拥着花束,活色生香。


    于蓉但笑不语,既然做,就得做好它。


    希望有一日可以随新闻组出发任摄影。


    过两日,正在工作,同事唤她听电话。


    对方说:“我叫黄绮云。”


    子蓉一时没有领会,“黄小姐,什么事?”


    “贵报社交版前天刊登我的结婚照片。”


    “呵是,”子蓉想起来,“不知黄小姐可满意?”


    “比我所有的照片都好。”


    “我可以把成片送你一套。”


    “真的吗,谢谢你。”


    这位千金小姐甚有礼貌,懂得亲自拨电话过来,太多人只会叫秘书吩咐人家做这个做那个。


    “过两日你可以派人来取。”


    子蓉没想到她亲自上来。


    子蓉顺带招待她参观报馆。


    她赞不绝口:“真没想到设备如此先进。”


    “可惜科技不能帮助报纸质素,还是人才最要紧。”


    于蓉送她出门。


    黄绮云忽然问了一句话:“为什么婚后的他对我不再殷勤?”


    子蓉一怔,“我想,婚姻在乎默契,不应太过重视细节,互相爱护支持才重要,往后还有几十年要过。”


    黄绮云笑了,给子蓉一只信封。


    “这是什么?”


    “你千万别客气。”


    她已经上了司机接载的车子。


    信封内是一张千元美金钞票。


    子蓉忽然想起有一只红包未拆,一看,又是大钞。


    子蓉略觉不安,这不大好吧,外快如此多。


    可是,她也不致于老实得向任何人招供。


    下午,又有一宗婚礼,据说,新郎与新娘在电脑国际网络上认识,等于从前的笔友。


    他们在结婚当日总是状态最佳的一天,几乎每一对新人都即才女貌。


    新娘已不再羞人答答,子蓉见过有人亲自指挥亲友站好拍照,声震屋瓦,惹人讪笑。


    子蓉采访几句,忽然看见一位老太太走过来,手中也拿着红包,她吓得调头便跑。


    老太太扯住她衬衫,“照片请放大一点。”


    她唯唯诺诺。


    “晚上来喝喜酒。”


    子善终于脱身。


    还好,这次红包只有一百大元。


    子蓉征得编辑同意,社交版上添了一栏,叫做钻婚纪念,欢迎结缡超过三十年的夫妇提供当年及今日的合照。


    编辑笑,“这样温馨,不知有无读者。”


    子蓉大惑不解,“为什么把读者视作一群亢奋暴戾灭绝人性嗜黄又冷血的人?”


    编辑一愣。


    “对读者也不公平。”


    出乎意料之外,照片来源不绝,原来城市离婚夫妇虽多,金婚纪念的男女也不少。


    “着,这位老太当年容貌多么秀丽。”


    “在老先生眼中,她美貌”如当年吧。“


    肯定。


    结婚十年以上,才渐入佳境。


    子蓉并不反对离婚,若果认真无法相处,还是分开的好,不过,老掉了牙的话一句:结合之前,双眼宜睁老大,把对方真实面目看清楚。


    因为职业缘故,子蓉几乎没成为婚姻评论专家。


    春天是结婚旺季,周末守在纪念花园,有时可看到六七对新人。


    子蓉忍不住想:都相爱吗,都可以白头偕老吗。


    然后,她在报上看到一则小消息。


    黄请云周建中宣布分居。


    子蓉吓一大跳。


    查查日子,才过了一季多一点。


    那样盛大昂贵轰动的婚礼,子蓉感慨,就此报销,未兔残忍。


    编辑也着到了。


    ”子蓉,去采访一下。“


    ”我只负责结婚,不管离婚。“


    编辑啼笑皆非,”这是你练习做特写的好机会。“


    子蓉考虑了整个下午,拨电话约黄绮云谈话。


    黄绮云很爽快的答允。


    这出乎子蓉意料之外,是什么令她愿意把私事招供出来?


    黄绮云消瘦了,弱质纤纤,却不减秀丽,她在家中接受访问。


    ”谈话方便些。“她说。


    子蓉提醒她:”现在你说的话,全部有可能出现在报章副刊上。“


    ”我知道。“


    多么矛盾,怕闲人听见,却不怕公众看到。?


    子蓉不得不开门见山:”可以谈谈婚姻之道吗?“


    黄绮云垂下泪来,”我对婚姻失望。“


    这次访问,历时三小时。


    离开宽大优雅的黄府之际,子蓉有点累。


    把这篇访问整理出来并不容易,可是花足精神时间也不讨好,到底访问名媛比不上采访政府要员,或是小说家音乐家重要。


    子蓉有点气馁。


    回到小小公寓,她翻阅过往拍摄的结婚照片,忽然感慨万千。


    噫,不知几对夫妇仍在一起生活。


    突发奇想:喂,不如看他们离了婚没有。


    有些相片后边注着姓名地址电话,因为当事人曾经要求寄回照片。


    傍晚,回到报馆,子蓉向编辑提意见。


    编辑鼓励:”好得很,做个对比,对年轻男女有警世作用。“


    同事却取笑:”子蓉快成为爱情专家了,这世界天灾人祸,满目疮痍,她都看不到,专管人家离了婚没有。“


    子蓉不出声。


    编辑主持公道,”我们不妨照顾每一个层面的读者。“


    有人问:”黄绮云女士为何离婚?“


    子爱答:”她对婚姻有太多憧憬。“


    ”嗯,所以对现实失望。“


    ”你呢,子蓉,你对婚姻看法又如何?“


    子蓉不知怎样回答,她正想探讨婚姻幽秘。


    编辑勉励她:”去做好这个特辑。“


    于蓉盘算:访问五位女士已够了。


    她着手处理。


    第一个主角当然是黄绮云。


    接着,她找到了两年半前在纪念花园注册处举行婚礼的李秀雯。


    李秀雯当日穿粉红色套装,半跟鞋,她是事业女性,个性爽朗。


    联络上了,她笑道:”新明日报的刘小姐?当然记得,你拍的照片还在我案上呢,做访问?好呀,只怕我乏善足陈。“


    听到照片会上报,又略为兴奋,她在广告公司任职,不介意出这种锋头。


    ”婚姻生活?“李女士笑了。


    看得出还觉得满意。


    她很坦白:”我是个孤女,这是我唯一的家,我很重视珍惜家庭生活,故尽力尽心,当然,我不会委曲求全,真的过不下去,也有能力照顾自己。“


    说得很好。


    ”丈夫待我不错,很支持我。“


    ”生活中有烦恼吗?“


    ”怎么没有,想要个孩子,但是不愿交给保姆带。叫我留在家中,做全职主妇又不是我那杯茶。“


    子蓉颔首。


    ”总括来说,相当享受家庭生活。“


    ”开销由两人平均分担吗?“


    可爱的李秀雯笑答:”我不喜做伸手牌。“


    ”祝你们白头偕老。“


    活泼的她说:”已经有白发了。“


    子蓉受她感染,对婚姻多了一丝希望。


    而女方经济与精神独立,是否有利婚姻?这是大学社会系的一个论文题材呢。


    第三个请问对象就没有这样幸运。


    吕合玲女士相当年轻,歇业在家,怀孕,环境较差。


    子善轻轻问:”满廿一岁没有?“


    她微笑,”快廿二岁了。“


    ”为什么这样早结婚?“


    ”渴望温暖。“


    ”有否如愿以偿?“


    对方苦笑。


    子蓉安慰:”只要感情好,其余一切可以解决。“


    ”可是这世界没有钱难办事。“


    子蓉说:”年轻也是本钱。“


    吕女士颔首,”我打算把孩子交外婆,再找工作做。“


    ”有无觉得仓促?“


    她低下头,”时间可以打回头的话,我就不结婚。“


    啊,她承认失败。


    子蓉侧然。


    ”吕女士,这段访问会在报上刊出。“


    ”我知道。“


    ”我帮你在照片面孔上打格子可好?“


    吕女士笑了,”一定会认出来。“


    子蓉告辞,立刻到办馆去叫人送水果及巧克力糖到吕女士家。


    子蓉伏在报馆写字格前苦写。


    同事问:”有故事了吗?“


    ”有一点。“


    ”子蓉,看不出你会暗中用工夫。“


    子蓉一时不知这话是褒是贬,不方便回答,赔笑之余,执笔疾书。


    同事并没有走开,”为爱情做文章,多么取巧,不过,你写的真是爱情吗?抑或,现代婚姻轻率自私,早已不值一哂?“


    子蓉只是说:”你的意见十分中肯。“


    她不管别人怎么说,她打算先交出头三段访问稿,以及前后对照的相片。


    看了真叫人欷嘘。


    傍晚,接到电话。


    ”刘小姐,我是吕合玲,请到我家来一次。“


    子蓉听出她声音中的悲伤与屈辱,”我十分钟后即到你处。“


    子蓉看到年轻的孕妇脸上全是瘀青,一只眼睛肿如鸽蛋。


    ”唉呀,快通知警方。“


    ”他知道我接受话问,非常生气。“


    ”你有无亲友家可以暂避?“


    伤者摇摇头,”他再也不会回来。“


    ”我陪你到医生处检查。“


    相熟的医生检查过后建议孕妇住院观察。


    吕女士坦言:”我没有钱。“


    子蓉说:”我有。“


    当晚,吕合玲就小产了。


    为故事平添一丝悲惨的意味。


    编辑读完访问,忍不住问:”她打算怎么样?“


    ”与丈夫分手,白天可在亲戚开的纺织厂工作,晚上到理工大学修读课程。“


    ”呵重新做人。“


    ”正是,社会上这种再生人是很多的。“


    ”之后,就炼成金刚不坏之身了。“


    希望她成功。


    第四对夫妇令人鼓舞,两人加一起足足一百六十多岁,共育有五名子女,廿二名孙儿,三个曾孙。


    戚氏夫妇身体机能良好,相敬如宾。


    子蓉精神为之一振,这是婚姻最好的一面。


    问到老太太过去六十年有何烦恼,她答:”有,他鼻鼾声不绝,真讨厌。“


    子孙们大笑。


    廿二名孙儿中有五人已婚,也许得到优良遗传,无一人离婚。


    他们当晚有饭局,请记者同往。


    子爱问:”有人生日?“


    戚老太太笑:”那么多人,一定有人生日。“


    子蓉与他们一家大吃大喝,非常尽兴。


    细心的她留意到,当晚结账的是老先生本人。


    如此疏爽,怪不得子孙乐意欢聚,做快乐的老人家也得讲条件:看得开,手头宽裕,身体健康。


    老了,一定要向威氏学习。


    子蓉在特写中注明:”各人有各人的缘法。“


    *问稿刊出,戚家打电话来:”可否把照片放大送我们?“


    子蓉问:”要几份?“


    ”三十五份。“


    ”那么多?“


    ”呃,寄给亲友看。“


    ”好,没问题。“


    ”刘小姐,我们愿意付款……“


    ”款项请捐儿童医院。“


    这时,同事们开始吃醋:”为什么我们不获篇幅写专题?报馆是否想捧红刘子蓉?公道一点好不好?“


    最后一个访问,不知挑什么人好。


    子蓉翻阅照片部。


    照统计,都会中平均八对夫妇有一对会离婚,可是不知怎地,四周围都是离婚的人。


    有一对新人,在白色游艇上举行婚礼,非常幸福的样子,可是太过做作,过份重形式,子蓉不赞成。


    又有一次,某新娘因为花球颜色没有预期中好看,失声痛哭。


    子蓉当时想:太太,这样容易流泪,将来你会哭成一条河。


    子蓉也最怕那种年轻而娇嗲,对婚姻有误解的女子:”结婚后由丈夫照顾看护我,养我“,有手有脚,干吗要叫别人养,小宠物乎?


    最后一位主角似乎很难找。


    慢着,不如,给男士一个机会。


    在商业会所里结婚的一对夫妇给子善相当深刻印象,因为他十分英俊,她相貌平平。


    子蓉拨电话给那位邵仁山先生。


    他很爽朗,不过──”由男人来谈婚姻之道,未免尴尬。“


    ”为什么,“子蓉问:”不关男人事?“


    邵仁山沉吟:”你有道理,好,我可以说几句话。“


    小蓉高兴得不得了。


    ”请到舍下来喝杯荼。“


    星期六下午,子蓉到他们郊外的住宅去。


    邵仁山夫妇在门口欢迎她。


    邵太太的姿色比给婚当日更加平庸,手中抱一婴儿,同她长得一模一样。


    于蓉放下照相机,”愿听听你们对婚姻生活的心得。“


    刘太太笑道:”且慢,先喝杯咖啡,吃块蛋糕。“


    子蓉没想到会有这样好的待遇,老实不客气坐下来。


    呵,何等香滑的咖啡,还有,如此美味的椰丝蛋糕,都是邵太太手艺。


    子蓉有点明白了。


    她试探问:”邵太太可是全职主妇?“


    对方笑,”我也盼望如此,不,我一直有工作“


    ”请问是何种职业?“


    ”我在成功大学教物理。“


    子蓉连忙在心中诅咒自己狗眼看人低。


    ”邵先生呢?“


    邵仁山答:”我是将要成名的画家。“


    说罢,他睐睐眼,那样有幽默感及自知之明,子蓉十分欣赏。


    他带子蓉参观画室。


    子蓉看过邵氏作品之后,觉得非常优秀,相当肯定:”你会成名。“


    邵太大连忙道谢。


    子蓉发觉整间屋子一尘不染,几明瓦静,的确是专心作画的好地方。


    有这样一个贤内助,邵仁山无后顾之忧,将来有一日名成利就,邵太太占一半功劳。


    他们两人对自己对伴侣都信心十足。


    如无意外,当可一起终老,所以说,凡事都不可看表面。


    等到告辞之际,于蓉发觉那太太脸容慈和端祥,非常可亲。


    谁说一个人的内涵不重要。


    子蓉决定帮邵某人一把,以很大篇幅来介绍他的作品。


    特辑终于分期刊出。


    反应艮好,有许多读者来电,希望有更多专题介绍生活中的疑难杂症。


    同事们仍然挪揄:”下次写吃饭吧,还有,谈睡觉如何,哈哈哈,都是大事呢。“


    子蓉心平气和。


    她想做一个读书的专辑:成年人还看不看书?什么时候看?看何种书,为什么?


    编辑找她说话。


    ”子蓉,报馆要调你。“


    子善苦笑,不是调她去听电话吧。


    ”你如愿以偿,这次,调你去做国际新闻,下周德国外相来访,派你去跟,快做资料。“


    不不不,子蓉在心中喊出来,我不要同不相干的洋人打交道。


    编辑笑,”以后,你可以摘下婚礼记者这种不敬的称呼。“


    子蓉僵在那里,”老总,我喜欢做专题。“


    ”啊,上头说你的特写得八十九分,有时间的话,可以继续努力。“


    子蓉总算露出一丝笑意。


    她一定会挤轧出时间来。


    时间这回事最奇怪,越挤越多,越忙越经用,非得精明、刻苦、郑重地用不可,否则,坐麻将桌上,或是下午茶厅里,也就是大半辈子。


    唯一对抗时间的办法,便是工作,那么,时光即使飞逝,工作成绩长存。


    半年后,子蓉接到一通电话。


    ”刘小姐?“


    子蓉仍然没有把她的声音认出来,”哪一位?“


    ”黄绮云,记得吗?“


    ”啊,当然,黄小姐,最近生活如何?“


    ”好极了,“是她喜孜孜的回答。


    ”可是请我喝茶?“


    ”刘小姐,请你吃喜酒。“


    于蓉的反应算快,”啊,恭喜恭喜。“


    到底是有妆奁的女子二嫁再嫁,不是问题。


    ”刘小姐,我想请你替我拍给婚照片。“


    ”可是,我已经调职了,我介绍新同事给你认识可好?“


    寅绮云坚持:”刘小姐,你当私人帮我一次忙可好?“


    ”如此实面,我不便拒绝。“


    ”下星期六,中国会所。“


    ”我会带齐机器上来。“


    ”谢谢你。“


    子蓉有种感觉,黄绮云是会结婚四次的那种人。


    看是谁吧,每个个案不同,有人一次嫌多,可是黄绮云有条件,不不,不是讽刺,并非不敬,而是以事论事。


    星期六,下午,天气良好,子蓉准时到达,会所内嘉宾齐集。


    黄绮云容光焕发,身穿象牙色锻子小礼服,发髻上别满栀子花。


    她仍然是子蓉见过最美丽的新娘。


    呃,不是最好,可是最美。


    子蓉替她拍了许多照片。


    新郎迟到,出现的时候有点醉意,但是非常英俊,是一个意大利人。


    工作完毕,子蓉告辞。


    黄绮云给她一个小小盒子,里边装着一块蛋糕。


    在车上,子蓉咬了一口。


    结婚蛋糕是不好吃的居多,糖霜人口时太甜,接着似有苦意。


    有点像所有婚礼。


    担任婚礼记者那么久,刘子蓉几乎不大敢结婚。


    调职也许是好事。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北京文学|李晓东天水散文系列:烟火人间
  • 抓住一个春天
  • 原来你和我的账簿是那么不同
  • 这一天,要等多少年
  • 眼睛
  • 雾月牛栏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