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11月7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的第一人——陆皓东

时间:2016-11-07 08:01来源:大西北网-人民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1896年11月7日,陆皓东英勇就义。被孙中山称誉为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的第一人”.


    陆皓东名中桂,字献香,号皓东,1868年9月30日(清同治七年八月十五日)出生在广东香山(今中山)县翠微乡。


    陆皓东家乡与孙中山邻近,年龄也仅相差两岁,他俩从小就很要好。1883年秋,孙中山由檀香山回国。孙中山向陆皓东介绍欧美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使陆的眼界大为开阔。有一天,他俩为破除迷信,得罪了当地的豪绅地主。孙中山被迫去香港,陆皓东也离乡到上海。


    1890年,陆皓东回家乡结婚。此时孙中山常往来于香港、广州,与陈少白、尢烈、杨鹤龄等互抒救国抱负,决心从事革命斗争。陆皓东便留下来参加他们一起活动。1893年,陆皓东与尢烈、郑士良、程奎光、程壁光等参加孙中山在广州广雅书局南园抗风轩召开的会议,酝酿创立革命组织--兴中会。


    第二年春天,陆皓东随同孙中山经上海往天津向李鸿章上书,要求清政府学习西方,改革政治、经济和教育制度,使国家富强昌盛。经过几番努力,未获李鸿章接见。孙中山和陆皓东接受了这一教训,认识到和平改良的办法不行。这年冬天,孙中山往檀香山创建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陆皓东则与尢烈等人在广州、香港一带从事革命联络工作。


    1895年1月,孙中山从檀香山回国到香港,陆皓东与杨衢云、陈少白、郑士良等积极协助孙中山筹建兴中会总部。2月,兴中会总部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成立,用“乾亨行”名义作掩护。4月,中日战争结束,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民情愤怒,为革命带来有利的客观形势。兴中会总部立即决定发动武装起义,袭取广州做革命的根据地。


    起义决定后,陆皓东与郑士良等随同孙中山到广州筹备。在双门底的王家祠设立革命总机关,为掩人耳目,假名“农学会”,由陆皓东负责主持。


    经过几个月准备,10月26日举行起义。起义的秘密被侦破,两广总督谭锤麟急调兵千余名回城防范,同时派军警四出搜捕革命党人。陆皓东得到消息,立即通知各同志迅速躲避。他冒险焚烧会员名单时被捕。


    陆皓东被捕后,清朝广州地方官员对他严刑审讯,迫令他供出同党。他宁死不屈,当庭挥笔写下一篇痛斥清政府腐败专制、投降卖国的“供词”.慷慨表示:“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始终未吐露一个同志。11月7日英勇就义。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1917年11月7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 1901年11月7日晚清权臣李鸿章病逝
  • 1896年8月9日维新派创办《时务报》
  • 1896年8月1日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
  • 1896年7月4日茅盾诞生
  • 1896年6月3日清政府同俄国政府签订《中俄密约》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