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对未成年人监护不当的苗头

时间:2016-11-08 08:01来源:大西北网-法制晚报 作者:庞岚 点击: 载入中...

 

    近年来因监护不当引发未成年人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频发,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北京石景山法院通过对近年来所受理的因监护不当引发的未成年人权益受损的民事和刑事案件进行梳理、分析和调研,结果显示,监护不当引发未成年人权益受损比例占65%.


    近些年来有一个名词逐渐流行--“原生家庭”,这是指那个我们从小长大的、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家。专家们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人格到与他人的亲密关系都会受到影响,而这种影响可能会持续一生。有时候,甚至是一些你不记得的童年小事,都会对日后的行为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


    父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可能会很微妙、很久远,但也可能会像石景山法院所列举的一些案例那样,产生激烈的、严重的后果,所以,尽到监护人的责任,尽可能让孩子生活在一个相对健康的原生家庭当中,是涉及孩子一生的大事,也是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的重要一环。


    从法院的分析来看,现实中存在的监护不当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这些问题都值得每一个父母警醒。比如,父母工作忙,把孩子全权交给老人照顾是如今很多家庭都存在的现象;再比如,父母离异或者让孩子生活在一个纠纷不断、吵吵闹闹的原生家庭当中也并不罕见。


    隔代人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当然大多数情况下都没有问题,但是溺爱或者教育理念陈旧往往难以避免,而父母的争执甚至家庭暴力的出现,更有可能让孩子的心理阴影面积不断扩大,甚至产生人格缺陷。


    问题显而易见,解决起来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此,法院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说多开展一些针对家长的教育工作,加强与妇联、共青团、社区、民政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等等。


    的确,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监护不当的情况绝大多数都是无心之失。所以,让那些不太称职的父母通过学习来提高一下当家长的水平,还是十分必要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因为客观条件,孩子不得不在老人的照料下生活,那么就应该针对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展开一些专门的教育,帮助他们尽可能地克服溺爱、放纵的心理,升级教育理念。


    其实,监护不当而造成严重后果,导致未成年人权益受损或者犯罪之前,或多或少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苗头,而学校、社区都有可能发现这样的苗头。倘若这些苗头在产生之初就能够受到重视,或许事情就不会发展到需要法院去“插手”的地步。


    在大多数学校里,老师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所以不妨延续以前所建立的“辅导员”制度,让每个班级、年级都有专职的辅导员,去关心、了解未成年人的家庭、心理状况,在必要的时候多做一些“家访”,及时发现监护人监护不当的情况,并在问题相对严重时通知相关部门。


    此外,我们也应该有更完善的干预制度,比如说可以成立一个专职的监护人职责监督部门,让他们在必要的时候通过法定授权介入家庭了解、干预,对于不认真履行监护职责而造成一定后果的监护人进行处罚。在针对监护人的有效约束机制当中,剥夺监护权也应该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而这一点,更需要国家监护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实行"电影分级"势在必行
  • 谁来保护韩寒的女儿?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