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职称改革释放更多人才红利

时间:2017-02-16 10:53来源:大西北网-法制晚报 作者:庞岚 点击: 载入中...

 

    近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为了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点》提出,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由高校自主组织职称评审、自主评价、按岗聘用。推动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审、评奖评优条件。


    2015年,新华社记者走访多位北京高校青年教师,了解到可望而不可即的职称晋升、过度倚重科研论文的评价考核成为他们热议的话题。


    例如,北师大数学系的一名青年教师,8年前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毕业后进入北师大,同事们说他教书兢兢业业,但是由于论文发得少,所以一直以来都只是名“讲师”.讲师税后工资每月6000元,若是在校外租房,房租就要占三分之一以上……


    不少教师忧虑地说,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中课堂教学只占极小的比例,不论是评定职称还是提拔职务,主要都是看论文发表情况和科研项目。


    我们常说科研、教学都要耐下性子,坐得住“冷板凳”,但是现有评价考核机制却在一定程度导致上了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为了职称,有的人问题还没研究透彻就急于发表论文,有的人甚至开始剽窃别人的成果,“复制粘贴”出所谓自己的东西,其结果就是在科研方面很难做出真正的贡献,反倒养活了一大批靠着“版面费”生活的期刊杂志。


    在教学方面,这也导致了一个很不好的倾向:科研做得不好、论文发的少的人才去教书,教学质量竟然不是这些“老师”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职务、职称评审本是为了推动工作,但是因为和现实发展不协调,很多时候反倒成了一种阻力,所以改革也就势在必行。


    上个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丰富职称评价方式、下放职称评审权限,这就为整个职称改革给出了一个“顶层设计”.要说日常工作和职称二字最密切相关的,就是高校、医院之类的地方了,因而,这些地方理应成为职称改革的最前沿。


    不过,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由高校自主组织职称评审、自主评价、按岗聘用,这还只是第一步。从现实情况来看,要让教师们从论文、职称的压力与束缚下真正解放出来,花更多精力在教学和真正的科研上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规范高效的职称评审工作。


    比如,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并不等于下放给校长,“一把手说了算”的弊病绝不能延续下去。为了让职称评审更客观、更公正,我们必须特别注意防范行政权力对职称评定的过度干预。


    在科研方面,同行和专家的评审以及评审过程的公开透明缺一不可;在教学方面,学生意见所占的权重理应大过校长和系主任。与此同时,职称评审的回避、公示、抽查、复查、投诉机制都要有相应的规范,从而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


    除了高校,医院、科研院所和其他人才智力密集的企事业单位,在职称改革方面也不妨迈出更大的步子。为了让职称成为推进工作的动力而非阻力,市场评价、社会评价所占的比重都应大大高于论文的发表数量和职称考试的试卷分数。我们期待职称改革能释放出更多人才红利,敦促大家在本职工作上更认真、更敬业。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