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的民间风俗——高跷

时间:2011-12-28 01:26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高跷多在秧歌、旱船、竹马儿表演后出现,还配有一些丑角,扮相丑陋怪涎,表演滑稽幽默,以嬉笑逗乐,插科打诨表现角色性格,制造节日欢乐气氛。高跷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表演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道具,双脚踩着木高跷(高者一米多,低者三四十厘米)按照一定的规矩,一定的套路,或行或走,或演或唱,给人一种动的艺术享受。高跷历史悠久,远在两干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列御寇写的《列子。说符》中就有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但它的表演艺术后来有了很大提高,而且艺术结构也臻完善,成了庙会佳节中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

  高跷不拘形式,花样繁多。从创始于清朝同治年(公元1862年至1874年)张掖农村各村、寨、堡秧歌来看,在表演队形上有大小篱笆,巡回插花,蒜瓣子等。在表演技巧上,集体技巧有“堆山子”、“拉骆驼”“叠罗汉”,个人技巧上有背剑“张翁背张婆”“蝎子爬”等。高挠中的丑角,虽是秧歌集体舞队的附属部分,但却表现着有趣的民间传说,折射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和民众的思想情趣。譬如常见的丑角蛮婆蛮汉和张公背张婆、大头和尚稀妮翠,就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造福大众,驱疫逐邪者的赞美及对通情达理,与人为善者的讴歌。在秧歌表演中,蛮婆戴黑水沙网子,示其豪侠不凡;两耳挂孔辣椒,示其双喜临门;她穿宽袖白布衫,貌似大肚女人,示其有儿有女,她左手握面杖,表示镇邪气;右手拿羽扇,表示驱臭气,干干净净过春节。蛮婆的整体装扮,含有福禄寿喜的寓意。丑角的表演大多不受秧歌节奏制约,自由穿插于秧歌队列的前后即兴作戏,调情逗趣,引入发笑。使秧歌表演气氛更加热烈。欢欢喜喜迎新春。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可爱的中国”之苗族:小小竹编编织脱贫致富梦
  • “可爱的中国”之柯尔克孜族:这里的人们和猎鹰有个约定
  • 瞰中国|低调的宁夏 美了四季
  • 甘肃山丹马场骏马奔腾
  • 甘肃山丹军马场现“万马奔腾”壮观场景
  • 甘肃敦煌秋游“人气爆棚”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